雨微檐滴缓,风急雁声稀。
楚国战初罢,赣城人未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居住在秋山下的孝廉,其生活与情感的细腻描绘,充满了深沉的意境和人文关怀。
首句“家住秋山下”,简洁而富有画面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的山居环境之中。秋天的山林,落叶纷飞,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又宁静的氛围。“纷纷霜叶飞”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含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接着,“雨微檐滴缓,风急雁声稀”两句,通过雨滴的缓慢和雁声的稀少,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孤独。雨滴从屋檐缓缓落下,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而风中偶尔传来的大雁叫声,则显得格外稀疏,仿佛是远方的呼唤,又或是对归家的渴望。
“楚国战初罢,赣城人未归”两句,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暗示了战争的结束并未带来真正的安宁,许多人仍滞留他乡,未能归家。这种历史的沉重感与个人的孤独感交织在一起,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怜君奉甘旨,终岁掩柴扉”表达了对张四孝廉的同情与敬意。他为了奉养双亲,终年闭门不出,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也是对家庭责任的深刻体现。这一句不仅赞美了张四孝廉的孝行,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美德的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元末明初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家庭、亲情以及个人命运的思考与感慨。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