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编摩(biān mó)的意思:编织绳索,摩擦火柴。比喻用巧妙的手法或方法,解决困难问题。
春秋(chū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
代理(dài lǐ)的意思:指代替他人行事或担任他人职务的人。
何妨(hé fáng)的意思:没有必要担心或阻止,表示无妨。
凭信(píng xìn)的意思:根据信任或信件来判断、决定事情。
权衡(quán héng)的意思:权衡指的是在做决策时,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权重,进行权衡利弊,做出合理的选择。
三代(sān dài)的意思:指祖父、父亲和子孙三代人。
斯民(sī mín)的意思:指人民,民众。
司马(sī mǎ)的意思:指能力出众、有才华的人。
体例(tǐ lì)的意思:指事物的组织或结构形式,也可指规范的办事程序。
校雠(xiào chóu)的意思:指争辩、争吵、争斗。
信史(xìn shǐ)的意思:信史是指真实可信的历史记载。
鱼鲁(yú lǔ)的意思:形容人的头脑简单,思维迟钝,不聪明。
予夺(yǔ duó)的意思:给予和夺取,指给予和夺取权力、地位、财物等。
治平(zhì píng)的意思:指维护社会治安,使社会安定平和。
直道(zhí dào)的意思:直接的道路或方法,指直接、径直、不拐弯抹角的行动方式。
-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明史纲目书成有述》(其一)。弘历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对历史有着深刻的理解与独到的见解。
诗中首先提到“直道惟凭信史留”,意为追求真理与正道,唯有依靠可信的历史记录来留存。接着,“斯民三代理无偷”表达了对历代贤明君主治理国家的敬仰,认为他们不会做出损害百姓利益的事情。
“学探司马治平要,书慕文公体例优”两句,表明了作者对司马迁治国理念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文公著作体例的钦佩,体现了他对历史学和政治学的深厚造诣。
“亦曰此心无予夺,敢云我志在春秋”则表达了作者内心坚定,不为外界所动摇的决心,同时流露出他以撰写历史著作为毕生志向的愿望。
最后,“编摩端识权衡在,鱼鲁何妨付校雠”说明了作者在编纂历史时,注重细节与准确,即使面对文字上的小错误,也会通过校对来确保历史记载的准确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弘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严谨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历史学家和诗人的独特风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