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湖山访阴卷二绝·其一》
《湖山访阴卷二绝·其一》全文
明 / 张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大隐居城小隐山,山城未见一人閒。

不如还访林逋宅,坐待梅开野鹤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大隐(dà yǐn)的意思:指逃避世俗纷扰,隐居山林或深山老林中的意思。

林逋(lín bū)的意思:指人在困境中保持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毅力。

山城(shān chéng)的意思:指建在山上的城市,也指山城景色秀美。

小隐(xiǎo yǐn)的意思:隐藏、掩藏自己的行迹或真实意图。

野鹤(yě hè)的意思:指自由自在、不拘束的人或事物。

一人(yī rén)的意思:指独自一人,没有他人陪伴。

隐居(yǐn jū)的意思:指退隐到山林或乡野中过隐居生活,远离尘嚣。

坐待(zuò dài)的意思:坐等待命,不主动行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对比“大隐”与“小隐”的不同状态,表达了对真正隐逸之境的渴望。首句“大隐居城小隐山”,以“大隐”与“小隐”相对比,暗示了城市与山林两种不同的隐居方式。然而,“山城未见一人閒”,即便是身处自然之中,也未能找到真正的宁静与闲适,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隐居生活的不满。

接着,“不如还访林逋宅,坐待梅开野鹤还。”诗人转而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即去探访林逋(宋代著名隐士)的故居,期待在梅花开放之时,与自由自在的野鹤相遇。这里,林逋作为古代隐士的代表,象征着诗人所追求的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状态。梅花的开放和野鹤的归来,不仅预示着美好与自由的到来,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纯净、高洁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想象,展现了诗人对传统隐逸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理想状态的无奈与反思。

作者介绍

张宁
朝代:明   号:方洲   籍贯:浙江海盐   生辰:1426—1496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猜你喜欢

六月初一日漱芳斋听戏·其二

一曲何戡触旧悲,卌年看举寿人卮。

相公亦是三朝老,宁见椒风受册时?

(0)

览一斗泉憩华严洞归过十方院白牡丹正盛开

寺后微径循涧阿,石厂出林如补陀。

嵌空钟乳作诸相,岩顶倒挂交松萝。

斗泉淙淙逗岩腹,傅会龙尾无乃讹?

华严安禅有常处,南下一洞檐嵯峨。

对楼山绿泛茗碗,坐久恐放桑榆过。

道逢异香出僧院,天女捧玉疑相魔。

空山春归剩自赏,奈此半霎销魂何!

(0)

十一月十八日同爱苍看雪江亭作

君昔觞我江亭春,苇海涨绿风日新。

一寒千里今集此,避面西山如畏人。

是何世界费装饰,水帝屑玉龙辇银。

麦田尺泽慰情耳,苦矣无褐周馀民。

故知重阴例凛厉,幸毕虞袝宵达晨。

苍梧之哀天所吊,波及同轨攀号臣。

皑皑万顷洗泪睫,风起不挂城坊尘。

墟头一醉行复别,冥鸿泥迹何新陈?

(0)

力轩举医隐庐

力子治小学,而以通于医。

五十守田里,不与金门期。

偶为人海游,想望中兴基。

儒术世弗尚,顾被方技知。

维时急变法,二圣方宵衣。

宗衮非间平,硕辅无韩琦。

大患讳自养,责效剂和微。

传宣无虚晨,赏赉使遝驰。

郭玉之所怖,越人固见几。

有庐城西南,爽垲于病宜。花竹与果蓏,适情兼?饥。

我来已改元,相见馀赍咨。

正有栋榱惧,岂徒弓剑悲。

省君插架书,犹是俸入遗。

窥源證诵籀,订赝穷轩岐。

此理东西同,新故何常师。

医国匪吾事,活人聊自怡。

每从谈姬岩,安能忘阳崎?

一壶处处可,所冀太平时。

(0)

天中节赐纱卷次温毅夫御史韵

五日唐宫例赐衣,人间节物奈全非。

夙忘宠辱空诸有,老阅寒炎审所依。

耕钓分难初服遂,章缝幸未素心违。

听钟犹共趋长乐,但觉晨星取次稀。

(0)

寓斋杂述·其四

海荷开且阑,张叟病未已。

一樽岂或尼,坐见凉风起。

颇闻休假中,诗卷自料理。

思旧蒐遗文,无人会微旨。

宣南盛气类,往者逝如水。

卅载终合并,与公俱老矣。

楼台故无地,错拟集贤里。

但愿长赓酬,香山窃自比。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