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旗春猎野,雪帐夜归营。
洮水从岷下,祈山入垄平。
边声(biān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非常轻微,几乎听不到。
草檄(cǎo xí)的意思:指出征或呼召士兵的公文。
分阃(fēn kǔn)的意思:分开界限,划分阶层或界限
风旗(fēng qí)的意思:指风吹动的旗帜,比喻人们的心意或态度容易变化。
公能(gōng néng)的意思:公能指公正有能力。形容人具备公正、能力和才干。
儒官(rú guān)的意思:指学识渊博、道德高尚的官员或学者。
上将(shàng jiàng)的意思:指军队中最高的军衔,也指在某一领域或行业中地位最高的人。
习兵(xí bīng)的意思:指经常练习军事技能的士兵或军队。
载笔(zǎi bǐ)的意思:用笔写字或画画。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徐贲为友人曾伯滋出征西河所作的送别诗。诗中描绘了曾伯滋以儒官身份转任军事职务的场景,展现了他文武兼备的形象。
首句“上将初分阃”中的“阃”原指军门,此处暗指曾伯滋被任命为高级将领,显示出他的军事职责开始。接着,“儒官解习兵”则强调了曾伯滋虽为文人出身,但已能熟练掌握军事事务,显示出其才能的全面。
“风旗春猎野”描绘了春天出猎的情景,既写出了军旅生活的紧张与活力,也寓含着对友人勇往直前的祝愿。“雪帐夜归营”则通过冬夜归来的画面,表达了对曾伯滋坚韧不拔和纪律严明的期待。
“洮水从岷下,祈山入垄平”两句运用地理意象,暗示了曾伯滋将要行经的地区,洮水和祈山都是边塞之地,展现出广阔而艰难的征程。
最后两句“知公能载笔,草檄报边声”,表达了诗人相信曾伯滋不仅能在战场上指挥若定,也能以文才起草檄文,传达胜利的消息,传达出对友人才华和使命必达的信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曾伯滋的文武双全,并寄予了深厚的祝福和期望,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对于边疆军事将领的敬仰和期许。
漠漠春云覆浅沙,谁传消息到禅家。
通州客子方驰马,高密老僧先煮茶。
爱客供传新熟果,悦人都是有名花。
从今洗尽尘埃眼,付与风光管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