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疑海窟沸,复讶地轴动。
声喧战马驰,势怒老蛟耸。
钱弩竟虚发,越舟尽成恐。
快哉天下奇,异矣泽中孔。
半空(bàn kōng)的意思:指没有根基、没有依托或没有实质内容的事物或情况。
地轴(dì zhóu)的意思:地球的轴心,比喻事物的核心或重要支撑。
敢言(gǎn yán)的意思:指敢于直言不讳,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海若(hǎi ruò)的意思:形容海洋广阔无边。
洪威(hóng wēi)的意思:形容威势浩大、声势煊赫。
浪花(làng huā)的意思:比喻人的精神风貌或事物的表面现象。
雷鼓(léi gǔ)的意思:形容雷声鼓动,声势浩大。
六丁(liù dīng)的意思:指人的六根都没有掌握好,没有修养。
秋潮(qiū cháo)的意思:指秋天的潮水,比喻事物的盛衰兴衰。
山半(shān bàn)的意思:山的一半,指山势的高峻险峻。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天飞(tiān fēi)的意思:形容速度极快,超乎寻常。
吴会(wú huì)的意思:指吴国的会议,也泛指会议。
掀涌(xiān yǒng)的意思:形容波涛汹涌,情绪激动。
斜阳(xié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偏斜于地平线上方的时候,也比喻事物接近末日、衰败或人事已非的状态。
虚发(xū fā)的意思:形容枪支射击时没有发出声音或没有击中目标。
雪山(xuě shān)的意思:指高山上积雪覆盖的景象,也用来比喻高耸入云的山峰。
阳侯(yáng hòu)的意思:指阳刚之气盛,有威严的男子。
扬帆(yáng fān)的意思:比喻开始行动或展开事业。
一镜(yī jìng)的意思:指一瞥、一眼、一瞬间的时间。
云涌(yún yǒng)的意思:形容云彩聚集、密集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人群熙攘、拥挤的景象。
云梦(yún mèng)的意思:指虚幻的梦境或幻想。
战马(zhàn mǎ)的意思:指战场上的勇猛战马,比喻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人或事物。
这首明代诗人童轩的《九月三日渡钱塘江观潮》描绘了钱塘江潮水壮观的景象。首句“扬帆过钱塘”点出诗人乘船过江的时间和地点,紧接着“秋潮正掀涌”展现了秋季潮水的磅礴气势。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浪花蹴天飞,涛影压云涌”形象地刻画了浪花腾空、波涛如山的动态画面,仿佛海浪要冲破天际,地动山摇。
诗人运用“初疑海窟沸,复讶地轴动”夸张的手法,进一步渲染潮水的力量,让人联想到海底翻腾和大地震动。随后,“雪山半空来,雷鼓六丁拥”以雪山和雷鼓的意象,比喻潮水如同天降之物,声势浩大,仿佛是天神驾驭着雷鼓前来助威。
“阳侯叱洪威,海若扇馀汹”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阳侯和海若,形容潮水的威力如同神灵的怒吼,余波汹涌。接下来的诗句“声喧战马驰,势怒老蛟耸”则将潮水的声音比作战马奔腾,其气势让老蛟也为之耸立,显示出钱塘潮的震撼力。
诗人通过对比“云梦敢言大,吴会讵敌勇”,强调钱塘江潮的壮美无与伦比,即使是广袤的云梦泽和繁华的吴越之地也无法与之相比。最后,“钱弩竟虚发,越舟尽成恐”以钱塘江潮的威力比喻弓箭的虚发和船只的畏惧,再次强化了潮水的威猛。
全诗以“快哉天下奇,异矣泽中孔”赞叹钱塘江潮的奇特和壮观,而“斜阳一镜平,飞鸥集如蛹”则以宁静的夕阳和聚集的飞鸥作为结尾,为壮观的潮水景象增添了一丝静谧之美。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充分展现了钱塘江潮的雄浑气势和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