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版年犹小,黄花褐已通。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沙 弥 长 文 游 京 唐 /皎 然 白 版 年 犹 小 ,黄 花 褐 已 通 。若 为 诗 思 逸 ,早 欲 似 休 公 。迈 俗 多 真 气 ,传 家 有 素 风 。应 须 学 心 地 ,宗 旨 在 关 东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传家(chuán jiā)的意思:传承家业,将财产、技艺或传统文化等传给后代。
关东(guān dōng)的意思:指东北地区,也指东北方向。
黄花(huáng huā)的意思:比喻事物或人的本质已经改变或消失。
迈俗(mài sú)的意思:指超越平庸、庸俗,追求高尚、卓越的品质和行为。
若为(ruò wéi)的意思:如果成为、如果是
诗思(shī sī)的意思:指诗人的思考和创作能力,也指人们写诗时所需要的思维和灵感。
思逸(sī yì)的意思:思考和感悟的心境自由自在,远离尘嚣。
素风(sù fēng)的意思:指人的品行纯朴、清白无暇。
心地(xīn dì)的意思: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品性、道德或善恶本质。
应须(yìng xū)的意思:应该,必须
有素(yǒu sù)的意思:有一定的才能、素质或基础
欲似(yù sì)的意思:希望像某种情况或状态一样。
真气(zhēn qì)的意思:
(1).人体的元气,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结合而成。道教谓为“性命双修”所得之气。《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唐 王维 《贺元元皇帝见真容表》:“臣闻仙祖行化,真气临关;圣人降生,祥光满室。”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不善养生者,薄节慎之功,迟吐纳之效,厌上药而用下品,伐真气而助强阳,根本已危,僵仆无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三昧上真气已全,百炼中凡心俱浄。”
(2).指刚正之气。 清 蒋士铨 《临川梦·送尉》:“英雄欺世,久之毕竟难瞒,胸中既无真气蟠,笔下焉能力量完!” 侯方域 《祭吴次尾文》附 清 徐作肃 评:“缠绵呜咽,全是一团真气。此等文正以不必剪裁为佳。”
(3).特指帝王的气象。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 秦王 时在座,真气动户牖。”旨在(zhǐ zài)的意思:表示目的、意图,指某事物或行动的目的所在。
宗旨(zōng zhǐ)的意思:宗旨指的是一个组织或个人的根本目标、理念或宗教信仰。
- 翻译
- 小白板的年纪还小,黄色的花和褐色的枝叶已经交融在一起。
如何让诗思飘逸,早就想效仿休公的风格。
超越凡俗多保持真诚的气质,家族传承着朴素的风气。
应当学习内心的修养,关键的宗旨在于关东的精神。
- 注释
- 白版:指年轻,未经历世事的样子。
黄花褐已通:形容秋天景象,黄花(菊花)与褐色的枝叶相映成趣。
若为:如何使得。
诗思逸:诗情画意飘逸非凡。
休公:指一位以诗文著称的前辈或高人。
迈俗:超越世俗。
真气:真实的气质,不加雕饰的本性。
传家:家族传承。
心地:内心修养,心灵的境界。
宗旨:主要的目的或意图。
关东:泛指东北地区,这里可能比喻为某种地域文化或精神特质。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年轻僧人的形象,通过“白版年犹小”和“黄花褐已通”,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这个年纪尚幼却已经出家为僧的少年的观察。"若为诗思逸,早欲似休公"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少年僧人的赞赏之情,认为他的才华超群,颇有古代隐士休通之风。
"迈俗多真气,传家有素风"两句,进一步描绘出这个家庭的文化底蕴和纯净的家风。这里的“真气”指的是不受世俗污染的清净气质,而“素风”则是指家族中流传下来的良好习惯或品德。
最后,“应须学心地,宗旨在关东”两句,给出了对这个少年僧人的期许和建议。这里诗人鼓励他要学习内心的修养,并且将目光投向了“关东”,即北方边疆地区,这里或许暗指着更广阔的精神世界或是修行的地方。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仅是在送别,更是一种对僧人的期望和赞美。通过这简短的几句,诗人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佛教生活的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槜李郭宗夏兄弟五人友爱尤笃后值兵变东西散处宗夏思之为作五雁图赋诗
五雁何翩翩,饮啄同清池。
失路在中道,饥寒不相知。
昔为八龙聚,今作四鸟离。
惊飙广漠至,十月百草衰。
天高羽翮短,苦受胡鹰欺。
上林岂不广,念汝归何时。
管蔡兴流言,坐使君臣疑。
京城死大叔,寤生手刃之。
淮南歌尺布,千岁有馀悲。
东阿苦不容,七步咏然箕。
骨肉成虎狼,所争毫与釐。
我观五雁图,为继鹡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