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
- 火红的太阳仿佛天神降临,百姓们都仰望着这神圣的景象。
排列着祭品,虽简陋却虔诚,献上美酒与牺牲,象征着至高的敬意。
- 注释
- 炎精:指太阳,古人认为太阳中有火,故称炎精,象征神明降临。
苍生:指天下百姓。
攸仰:都仰望,表示尊敬和期待。
豆笾:古代祭祀时盛放谷物等祭品的器皿,这里代指祭品。
象:这里可能指酒器上的图案或是象征性的祭祀用品。
昭祀:光明正大的祭祀,表明祭祀的庄严与真诚。
有应:得到回应,意味着祈祷或祭祀得到了神明的认可。
冥期:在阴间或不可见的世界中的约定。
不爽:没有差错,总是准确无误。
送乐:演奏音乐以送行。
张音:放大音乐的声音,使音乐更加响亮。
惟灵之往:只愿这音乐能随着神灵而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祭祀活动的盛况。"炎精式降,苍生攸仰"两句表达了天神下降、万物向往的庄严氛围,其中“炎精”指的是火中的精气,这里象征着神灵的降临,而“苍生”则是对大自然的称呼,表示万物都在仰望这场景。
接着,“羞列豆笾,酒陈牺象”两句具体描写了祭祀用的供品,其中“豆笾”和“酒陈”都是古代祭祀时常用的食品,而“牺象”则是指用于祭祀的动物,这些都显示出祭祀活动的盛大与庄重。
"昭祀有应,冥期不爽"两句表明了祭祀活动得到了神灵的响应和认可,“冥期”意味着暗中或是未知的时刻,"不爽"则表示没有过错,整体意思是祭祀得到了预期的效果,没有任何遗憾。
最后,“送乐张音,惟灵之往”两句传达了在音乐的伴随下送别神灵的情景,其中“张音”指的是奏响乐曲,“惟灵之往”则是表达对离去神灵的尊崇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的隆重与庄严,以及人们对于神灵的敬仰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庐山读书处卷
谪仙去已久,千古庐山空。
唯留瀑布水,依旧悬长虹。
美人抱良质,价重连城璧。
心同秋水清,气与晴云逸。
结屋庐山边,读书知几年。
逍遥明月下,啸咏凉风前。
长吟谪仙诗,还继谪仙兴。
五老削青天,芙蓉插明镜。
朅来从宦游,空忆庐山秋。
九江可揽结,飞梦过江州。
烛影摇红.七夕
鹊架横空,含娇欲渡风波浅。
谁知又是别经年,瞬息情重展。岂是尘缘未断。
料天孙、愁思难免。今宵欢爱,昨夜凄凉,明朝悲泫。
缺月如梭,银汉淡淡秋风卷。
流萤乍见影湘帘,却向层楼远。漫笑灵妃梦短。
应惆怅、画堂深院。人间乐事,天上佳期,风云顿遣。
踏莎行.广陵桑楚孰斋中同杜茶村、邓孝威、宗鹤问赭子咏杏,和秦少游原韵
隋苑迷楼,曲江问渡。芜城景色今何处?
路人遥指杏林来,春光点染还非暮。
携手联翩,此心如素。封花啸味觞无数。
忽然齐唱踏莎行,依依耐可花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