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年来事,荒园但自锄。
天暖莺啼早,林深客到疏。
长春(cháng chūn)的意思:长久的春天,指事物长期兴盛、繁荣的状态。
春蔬(chūn shū)的意思:指春天出现的蔬菜,比喻初生的嫩芽或未经锻炼的新人。
井渫(jǐng xiè)的意思:指水井中的水源充足,比喻学问、才能等丰富充沛。
枯竹(kū zhú)的意思:指枯竹所具有的坚韧、刚强的品质。比喻人在困境中仍然坚强不屈。
来事(lái shì)的意思:指某种情况或事情发生了,特指女性月经来潮。
年来(nián lái)的意思:指多年以来的时间。
侵晨(qīn chén)的意思:指夜晚侵袭晨曦,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蘧庐(qú lú)的意思:蘧庐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一个人的住所或居所。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家庭背景或社会地位。
身世(shēn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出身和背景。
莺啼(yīng tí)的意思:指春天莺鸟的啼叫声,形容春天的景象美好。
竹杖(zhú zhàng)的意思:竹子制成的杖,比喻倚仗的事物或依靠的力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里在荒园中的生活状态,充满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淡泊。首句“问我年来事,荒园但自锄”,诗人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点明了自己一年来的生活状态,即在荒芜的园中独自劳作,体现了其简朴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的亲近。
接着,“侵晨营井渫,计日长春蔬”两句,进一步描述了诗人每日的劳作情景。清晨时分,他忙碌于清理水井,精心种植蔬菜,通过这些日常活动,不仅维持了园子的生机,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细致照料和对自然的尊重。
“天暖莺啼早,林深客到疏”则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温暖的天气让黄莺提早鸣叫,树林深处,来访的客人稀少,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淡泊。
最后,“手携枯竹杖,身世总蘧庐”两句,诗人以竹杖自喻,表达了自己如同草庐般简陋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累的豁达心境。这不仅是对自己生活现状的写照,也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园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简朴、淡泊、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三五二八月如练,海上天涯应共见。
不知何处玉楼前,乍入深闺玳瑁筵。
露浓香径和愁坐,风动罗帏照独眠。
初卷珠帘看不足,斜抱箜篌未成曲。
稍映妆台临绮窗,遥知不语泪双双。
此时愁望知何极,万里秋天同一色。
霭霭遥分陌上光,迢迢对此闺中忆。
早晚归来欢宴同,可怜歌吹月明中。
此夜不堪肠断绝,愿随流影到辽东。
威凤翔紫气,孤云出寥天。
奇采与幽姿,缥缈皆自然。
尝闻陶唐氏,亦有巢由全。
以此耸风俗,岂必效羁牵。
大君遂群方,左史蹈前贤。
振衣去朝市,赐告归林泉。
滑和固难久,循性得所便。
有名皆畏途,无事乃真筌。
旧壑穷杳窱,新潭漾沦涟。
嵓花落又开,山月缺复圆。
轻策逗萝径,幅巾淩翠烟。
机闲鱼鸟狎,体和芝朮鲜。
四皓本违难,二疏犹待年。
况今寰海清,复此鬓发玄。
顾惭缨上尘,未绝区中缘。
齐竽终自退,心寄嵩峰巅。
悠悠飞走情,同乐在阳和。
岁中三百日,常恐风雨多。
天人信遐远,时节易蹉跎。
洞房有明烛,无乃酣且歌。
一日不见如三月,一月相思如七年。
似隔山河千里地,仍当风雨九秋天。
明朝斋满相寻去,挈榼抱衾同醉眠。
菱池如镜净无波,白点花稀青角多。
时唱一声新水调,谩人道是采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