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周迪功二首·其一》
《挽周迪功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杜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书种风气,儒声动海涯

一门义聚千里名师

重卦须卜,留耕已可菑。

贤书入贡,玉树影参差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参差(cēn cī)的意思:形容不齐整、不齐全的样子。

风气(fēng qì)的意思:指社会上形成的一种风尚、风貌,代表一定的社会风尚和价值观念。

海涯(hǎi yá)的意思:指海洋之外的边际,也比喻远离家乡或远离熟悉的环境。

开风(kāi fēng)的意思:形容人的行动迅猛如风。

名师(míng shī)的意思:指具有卓越才华和深厚学识的教师或导师。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入贡(rù gòng)的意思:指国家或地区向中央政府进贡,表示归顺和尊敬。

树影(shù yǐng)的意思:指树木投下的影子,比喻隐藏着真相或隐含着某种事物的迹象。

书种(shū zhǒng)的意思:指书籍繁多,种类繁杂。也可指文化知识渊博。

贤书(xián shū)的意思:指有智慧和学识的人所写的书籍。

须卜(xū bǔ)的意思:须卜是一个古代的相面术语,意为通过观察人的面相来预测其命运和吉凶。

义聚(yì jù)的意思:指为了共同的目标或利益而聚集在一起。

一门(yī mén)的意思:指某种特定的学问、技艺或学科。

玉树(yù shù)的意思:指品质高尚、才华出众的人或事物。

重卦(zhòng guà)的意思:指重视卜卦的结果,认真对待卜卦所示的吉凶祸福。

翻译
书籍开启风气,儒家学说影响四海。
家族聚集一心,寻找千里之外的优秀教师。
深思熟虑后选择重要卦象,耕耘知识已见成效。
珍贵的书籍首次进献朝廷,如玉的才子们身影交错。
注释
书:书籍。
种:开创。
风气:社会风气。
儒声:儒家学说的影响。
动:触动。
海涯:四海之边。
一门:家族。
团义:团结道义。
聚:聚集。
千里:遥远的地方。
择:选择。
名师:优秀的老师。
重卦:重要的卦象。
终须:最终需要。
卜:占卜,比喻深思熟虑。
留耕:持续耕耘。
已可:已经足够。
菑:灾,这里指收获。
贤书:珍贵的书籍。
初入贡:初次进献给朝廷。
玉树:比喻有才华的人。
影参差:身影交错,形容人才辈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崇尚儒学、尊师重教的生活图景。"书种开风气,儒声动海涯"表明儒家思想如同播种一般,在社会中开创了新的风气,并且其影响之广泛,甚至波及到远方的海边。"一门团义聚,千里择名师"则展示了人们对于知识和道德修养的渴望,不仅家族内部团结一心,而且愿意跨越千山万水只为寻找一位贤能的老师。

"重卦终须卜,留耕已可菑"这两句诗可能是在比喻学习和教诲的过程。古人用占卜来预测未来,而这里则是强调不断地探求知识,如同反复卜筮寻找答案。而"留耕已可菑"则可能指的是在耕种后,等待时机成熟收获果实,比喻学习后的等待和积累。

"贤书初入贡,玉树影参差"则是对学问和修养的赞美。"贤书"意指高尚、有价值的著作,而这些书籍被呈献给上级或师长,如同贡品一般。在这里,它们象征着文化传承和智慧的积累。而"玉树影参差"则形容知识如同美丽的玉树,其树荫下的光影参差不齐,生动地描绘出学问之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籍、儒家思想和教育的赞颂,展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推崇,以及对于知识学习的热忱。

作者介绍

杜范
朝代:宋

猜你喜欢

伦子席上赏菊观戏

多暇日陪骢马游,尊前还有锦缠头。

残花烂漫开何益,妙舞逶迤夜未休。

遂有冯夷来击鼓,焉知李广不封侯。

合欢却笑千年事,许坐层轩数散愁。

(0)

仰云堂二首为林上舍志复·其二

霞明屏石晓荧荧,树引山光翠满城。

却忆过庭何处所,支颐翘首白云生。

(0)

沙洲草堂四首为欧氏题·其二

风帘冰簟对烟汀,浦口潮回日射星。

手种琅玕今长大,江村无数翠云屏。

(0)

咏四皓

歌残鸿鹄汉宫秋,四老曾随鹤驾游。

采采琼芝谢车马,不知罗网是留侯。

(0)

登泰泉山椒和天游峰字韵二首·其二

瑶空飞翠可扶筇,仙侣淩秋觅异踪。

樵径风清闻落木,海门霞起混高峰。

蟹泉瀹茗吟边酌,虹涧寻花醉里逢。

翻笑十年尘土梦,马蹄空趁景阳钟。

(0)

元日

晓来簪弁换荷衣,遥望祥云夹日飞。

北塞风尘应已静,南溟楼橹竟安归。

乾坤脉脉移花柳,林壑欣欣动蕨薇。

谁在青冥生白发,且持春酒对春晖。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