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徐成的《王良百一诗》系列中的第七十八首。通过诗句“曲池鹅鼻骨,胀时不在针”,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描绘。这里“曲池”指的是弯曲的水池,“鹅鼻骨”可能是指鹅颈的形状,形象地描绘了水池的形态。而“胀时不在针”则可能是比喻在特定情况下,事物的变化不易察觉,如同水池在膨胀时,人们难以察觉到细微的变化,需要借助于针这样的工具才能感知。
接下来的“芸台并紫葛,巴豆最功深”,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植物生长环境及药用价值的深刻理解。“芸台”可能指草丛或植物生长的地方,“紫葛”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常用于治疗各种疾病。而“巴豆”则是一种具有强烈药效的植物,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列举,强调了不同植物在特定用途上的功效,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和利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和植物生长环境的细致观察,还蕴含了对药物知识的深入理解,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生活细节的关注以及对自然与医学的双重探索精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双船行
侬家住横山,生长山桥东。
昨日出赛神,忘却拜社公。
来时船头雨,去时船头风。
侬家住云溪,生小绣古佛。
归宁无一程,返棹不终日。
来时半帆风,去时半帆月。
双船遥遥何处分,出得小溪当水门。
姊行持香妹持烛,同向晏公祠内祝。
念奴娇
多情风雨,伴春来、忽又送春归矣。
弹指声中春九十,丽日轻云有几。
笑也含愁,醒还似梦,慵上高楼倚。
床头醽醁,判他真个沈醉。
萋萋芳草池亭,蝉前鴂后,到处愁人意。
拟趁良朋樱笋约,锦字奚奴先寄。
小钵研香,圆炉焙茗,寂寂帘垂地。
无憀频问,杏梁双燕归未。
应天长.黄村探梅
扶胥冬未半,正百里梅花,暗香相接。
生长瑶林,儿女一般如雪。
琼英堆不扫,任门户、玉茵千叠。
泥土涴,狼藉牛羊,蕊珠谁拾。多年化蝴蝶。
与翠羽翩翩,影迷寒月,何必罗浮,方得梦魂清澈。
师雄随意宿,便此处、美人尤绝。
休更待、成子青黄,始来攀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