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九日三首·其一》
《重九日三首·其一》全文
明 / 林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自笑官閒岁月忙,西风过七重阳

衰颜每愧逢佳节,黄菊何曾负此觞。

乡思暗随飞雁远,诗怀清碧波光。

春花又逐秋花发,造化凭谁作主张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碧波(bì bō)的意思:指湖泊、江河等水面的颜色鲜艳明亮,清澈明亮的水面。

波光(bō guāng)的意思:指水面上的光泽,也比喻美好的景色。

春花(chūn huā)的意思: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美好的景象,也可以指代年轻貌美的女子。

过七(guò qī)的意思:指经过七天的时间。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怀清(huái qīng)的意思:怀念清朝

佳节(jiā jié)的意思:指美好的节日或喜庆的日子。

诗怀(shī huái)的意思:指具有诗人的情怀和才思的心境。

衰颜(shuāi yán)的意思:指面容憔悴、苍老的样子。

岁月(suì yuè)的意思:岁月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年岁的变迁。它常用来表达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

西风(xī fēng)的意思:指西方的风,比喻妻子的言行或行为举止温柔和顺服,对丈夫百依百顺。

乡思(xiāng sī)的意思: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造化(zào huà)的意思:指人事物的变化或转变,特指突然发生的变故或意外情况。

重阳(chóng yáng)的意思:重阳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也称为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寓意祈求健康长寿。

主张(zhǔ zhāng)的意思:表示坚决支持或拥护某种观点或立场。

作主(zuò zhǔ)的意思:作为主人或负责人来承担责任,做出决定或发号施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重阳佳节时的复杂心情与自然界的变迁。首句“自笑官闲岁月忙”透露出诗人对忙碌官场生活的自我调侃,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和自嘲。接着,“西风吹过七重阳”以自然景象引入节日氛围,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衰颜每愧逢佳节,黄菊何曾负此觞”两句,诗人以自己的衰老之颜与黄菊相映衬,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同时对黄菊不畏秋寒、依然绽放的坚韧精神表示敬佩,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既有对自身境遇的自省,也有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乡思暗随飞雁远,诗怀清浸碧波光”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层次,通过“乡思”与“飞雁”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而“诗怀清浸碧波光”则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深邃,如同清澈的碧波,映照着他的思绪与情感。

最后,“春花又逐秋花发,造化凭谁作主张”以自然界的生命循环为喻,表达了对生命规律的思考与感慨。春花秋花相继开放,似乎在诉说着自然界的无常与循环,而这一切背后的力量——造化,却仿佛无人能完全掌握或主宰。这既是对自然界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对人生、命运的一种哲学思考,蕴含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生命、自然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

作者介绍

林光
朝代:明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猜你喜欢

叠前韵呈颐山先生并上许仙屏中丞

风流又见玉台巾,挥麈还同话劫尘。

东阁上宾新设醴,南州大雅久扶轮。

荐衡文举行修表,用赵廉颇待得人。

四海苍茫浑未定,乾坤何地著间身。

(0)

秋兴次张六士韵八首·其三

万里西风海欲波,荒荒白日奈愁何!

美人临顈浑脱舞,壮士阴山敕勒歌。

故国千年啼蜀魄,蛮荒九死负黎涡。

梦中还作钧天奏,蒙瞍逢逢自鼓鼍。

(0)

禽言和姚俊卿孝廉韵六首·其二

树枝烧得著。

十日并出,轨道交错,妖光怪芒,天焚地烁。

手无后羿弓,安得九乌落?榑桑根焦海水涸。

树枝烧得著?

(0)

调颂丞·其一

新得佳人与护持,不愁撚断苦吟时。

但妨说有谈空口,怒触河东夜半狮。

(0)

四叠前韵·其四

才人例喜骋雄词,此水能当十万师。

南渡君臣多失策,西湖风月最宜诗。

梅边移舫飘香雪,柳外通桥落彩霓。

未许吴山轻立马,等閒留作画中思。

(0)

寄台湾栎社诸子,兼怀颂丞二首·其二

月泉志卷凭谁定,还待当时晞发人。

遥忆参军谢皋羽,西台朱鸟独伤神。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