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寒鸣似豹,僧老瘦于猿。
城中梅未见,已有数株繁。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偏僻的小寺庙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细节的精妙描写,展现了一个静谧、孤寂而又自在的世界。
"小寺无蹊径,行时认藓痕。" 这两句诗表明小寺深藏,不为人知,只有偶尔的脚印显示有人经过,环境宁静到连路径都不显著。
"犬寒鸣似豹,僧老瘦于猿。" 冬天的狗叫声尖锐如同野兽,而年迈的僧侣则因瘦弱而形容枯槁,如同山林中的猿猴,这两句通过对比强化了寺庙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涧水来旋磨,山童出闭门。" 山涧的溪流潺潺而过,推动着石磨转动,而山中的孩童则在关闭的门后活跃,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小寺周遭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城中梅未见,已有数株繁。" 即使城中可能尚未见到梅花的踪迹,但这里已经有些梅树开出了繁盛的花朵。这不仅是对时间流转的一种描绘,也反映了小寺与外界隔绝而独立的特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小世界。每个景象都在传达一种超脱世俗的淡定与和谐,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以及心灵深处所追求的平和生活状态的向往。
旅人心长久,忧忧自相接。
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
汩汩莫与娱,发春托登蹑。
欢愿既无并,戚虑庶有协。
极目睐左阔,回顾眺右狭。
日末涧增波,云生岭逾叠。
白芷竞新苕,绿苹齐初叶。
摘芳芳靡谖,愉乐乐不燮。
佳期缅无像,骋望谁云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