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衣(bái yī)的意思:指白色的衣服,也用来比喻清白无辜的人。
长者(zhǎng zhě)的意思:指年长者,尊称年长的人。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分形(fēn xíng)的意思:
(1).谓呈现各种形态。《文选·张衡<西京赋>》:“奇幻儵忽,易貌分形。” 薛综 注:“易貌分形,变化异也。”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态有遗妍,貌无停趣,奔机逗节,角睞分形。”《花月痕》第七回:“羌託迹之靡常,遂分形而各寄。”
(2).分离。 南朝 宋 鲍照 《赠故人马子乔》诗之六:“双剑将别离,先在匣中鸣,烟雨交将夕,从此遂分形。” 唐 韩愈 《答张彻》诗:“首叙始识面,次言后分形。”金粟(jīn sù)的意思:形容美好的品质或珍贵的财富。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俗解(sú jiě)的意思:平常人们对某个问题的普遍理解或解释。
修道(xiū dào)的意思:修行佛教、道教或其他宗教的方法和方式,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
月分(yuè fēn)的意思:指时间的月份或月初、月中、月末等时期。
解空人(jiě kōng rén)的意思:指能够理解别人心中所想,洞悉他人心思的人。
- 鉴赏
这首诗《偈(其二)》由唐代诗人智真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佛教思想的理解。
首句“明月分形处处新”,以明月象征永恒与不变,但月相变化,给人以新意,寓意着事物虽有更替,但本质不变,提醒人们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的真理。
次句“白衣宁坠解空人”,“白衣”在这里可能指普通人,而“解空”则是佛教术语,意为理解空性,即一切现象无常、无自性的本质。此句表达即使普通人也能理解宇宙万物的空性,揭示了佛教思想的普适性和深入浅出的特点。
第三句“谁言在俗解修道”,提出疑问,指出世俗生活并不排斥修行,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强调了修行并非远离尘世,而是融入生活的智慧。
最后一句“金粟曾为长者身”,“金粟”是佛教中的比喻,象征佛的智慧和教义,而“长者身”则代表尊贵和智慧。这句话表明,过去的佛也曾以普通人的身份存在,强调了佛性存在于每一个生命之中,鼓励人们在平凡中寻找伟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佛教中的空性、修行以及佛性的普遍性,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体悟佛法,追求精神的提升和内心的平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