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林 文 节 定 力 帖 赞 宋 /岳 珂 公 以 好 古 兼 博 识 ,固 宜 著 声 于 翰 墨 。予 观 此 帖 ,实 在 京 师 之 定 力 ,是 时 盖 初 扫 元 佑 之 迹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博识(bó shí)的意思:形容知识渊博,多才多艺。
不至(bù zhì)的意思:不到最坏的地步;不会达到那种程度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定力(dìng lì)的意思:指人的意志力和决心,能够保持稳定和坚定的心态,不被外界干扰或动摇。
翰墨(hàn mò)的意思:指书法或绘画的艺术。
好古(hào gǔ)的意思:对古代事物或传统价值观念有着浓厚兴趣和追求,崇尚古风古韵。
后日(hòu rì)的意思:指未来的某一天,即明天以后的日子。
京师(jīng shī)的意思:京师指的是古代中国的首都,也可以用来泛指大都市或重要城市。
实在(shí zài)的意思:真实可信,不虚假
至于(zhì yú)的意思:表示对某个事物或问题的处理方式或态度,引出接下来要说的话题或内容。
不至于(bù zhì yú)的意思:表示事情没有达到那种程度,不会发生或不会做到。
- 翻译
- 他因为喜好古代文化和广泛的知识,自然应在文学艺术中留下声誉。
我看这幅字帖,确实体现了他在京城时期的定力,那时大概刚清除掉元祐党人的影响。
如果他没有受到那三位人物的牵累,日后他的笔法应当不会轻易地被随意挥洒。
- 注释
- 公:他。
以:因为。
好古:喜好古代文化。
兼:并且。
博识:广泛的知识。
固:自然。
宜:应当。
著声:留下声誉。
于:在。
翰墨:文学艺术。
予观:我看。
此帖:这幅字帖。
实在:确实。
京师:京城。
之:的。
定力:定力。
是时:那时。
盖:大概。
初:刚刚。
扫:清除。
元祐之迹:元祐党人的影响。
使:如果。
其:他。
不为:没有。
三子之累:那三位人物的牵累。
之:的。
则:那么。
后日:日后。
笔当不至于:笔法应当不会。
轻掷:轻易地挥洒。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对林文节定力帖的赞誉之作。诗中赞赏了林公不仅喜好古代文化,学识渊博,而且在书法上也有深厚造诣。诗人认为林公的书法作品在京师时期展现出坚定的力量,这正是他清除元祐时期某些风格痕迹的结果。如果他能摆脱三位特定人物("三子")可能对他创作的影响,那么他的笔法应当不会轻易流于轻率。整体而言,诗中体现了对林公艺术追求和个性坚韧的肯定。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德林郎中学士赴东府得酒
酌此杯中物,茱萸满把秋。
今朝将送别,他日是忘忧。
世乱方多事,年加易得愁。
政成频一醉,亦未减风流。
秋日雨中与萧赞善访殷舍人於翰林座中作
野出西垣步步迟,秋光如水雨呈丝。
铜龙楼下逢闲客,红药阶前访旧知。
乱点乍滋承露处,碎声因想滴蓬时。
银台钥入须归去,惜馀欢尽酒卮。
送荻柴与秀才朱观
羡子清吟处,茅斋面碧清。
解憎莲艳俗,唯欠荻花幽。
鹭立低枝晚,风惊折叶秋。
赠君须种取,不必树忘忧。
送欧阳太监游庐山
家家门外庐山路,唯有夫君乞假游。
案牍乍抛公署晚,林泉已近暑天秋。
海潮尽处逢陶石,江月圆时上庾楼。
此去萧然好长往,人间何事不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