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宣州书堂山寺》
《题宣州书堂山寺》全文
宋 / 王之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书堂形胜好,山转与江抛。

泉古应黄蘖,亭新换白茅

雨馀苍藓合,春晚绿阴交

欲问香岩旨,风林竹自敲。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uānzhōushūtángshān
sòng / wángzhīdào

shūtángxíngshènghǎoshānzhuǎnjiāngpāo

quányìnghuángniètíngxīnhuànbáimáo

cāngxiǎnchūnwǎn绿yīnjiāo

wènxiāngyánzhǐfēnglínzhúqiāo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茅(bái máo)的意思:白茅是指茅草的颜色白色,比喻人品纯洁或清白无辜。

春晚(chūn wǎn)的意思:春晚是指中国新年期间在晚上举行的盛大演出。春晚是中国最重要的电视节目之一,也是庆祝新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换白(huàn bái)的意思:指将原本的事物或情况改变成与原来完全相反的样子。

书堂(shū táng)的意思:指读书学习的地方或机构,也可以指书房。

形胜(xíng shèng)的意思:形势优越,胜过其他。

阴交(yīn jiāo)的意思:指表面上亲近,实际上暗中勾结、串通。

翻译
书房位置极佳,山势蜿蜒直到江边。
古老的泉水或许源自黄蘖山,新建的亭子已换上白茅屋顶。
雨后青苔覆盖,春天傍晚绿意交融。
想要理解香岩寺的深意,只需聆听风中竹林自然的敲击声。
注释
形胜:地理位置优越。
山转:山势蜿蜒。
江抛:江水环绕。
泉古:古老的泉水。
黄蘖:地名,可能指代某座产泉水的山。
亭新:新建的亭子。
白茅:茅草,用于屋顶。
雨馀:雨后。
苍藓:青苔。
春晚:春天傍晚。
香岩旨:香岩寺的深意。
风林:风中的树林。
竹自敲:竹叶在风中自然地发出声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书堂山寺,环境优美,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和谐融合。开篇“书堂形胜好”表明书堂选址得宜,地势险要而雅致;“山转与江抛”则描绘出山川蜿蜒,江水曲折的自然美景。

接下来的“泉古应黄蘖,亭新换白茅”两句,通过对泉水和亭宇的描写,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泉水在古老的岩石间涌出,与岁月共存;而亭中的苔藓被更新的白茅所替代,生机勃发。

“雨馀苍藓合,春晚绿阴交”两句则描绘了雨后湿润的环境和初夏时节茂盛的植被。雨后的苔藓更加鲜活,而春末的树木交织成浓密的绿色幕帐。

最后,“欲问香岩旨,风林竹自敲”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探寻山中深处的幽静意境,却被自然界的声音所打断。风吹过林间的竹子,发出如敲击般的声音,仿佛在传递着某种超凡脱俗的信息。

整首诗通过对书堂山寺周遭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声响的捕捉,展现了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知识、修养和心灵宁静的向往。

作者介绍
王之道

王之道
朝代:宋   籍贯:庐州濡须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
猜你喜欢

冬至野步寒梅独放·其二

大地任红尘,空山独洁身。

后人成晚节,先气不因春。

芳菊惜不待,奇香难自沦。

含情为延伫,天末念嘉宾。

(0)

开春赠陈献孟

夙昔热中士,少年重有君。

楼成无卧客,塞上有空群。

晓色丽新日,寒霾失故氛。

老年希见治,愿睹际风云。

(0)

三山同方神生登乌石园亭

石门萝薜绝纤埃,幽客春逢破碧苔。

不信人间通紫府,岂知仙梦到瑶台。

疏林寂响窥饥鼠,斜照无声见落梅。

用向花前拼一醉,红尘牵去几重来。

(0)

龙川水际有石人擐甲雄峙称石将军诗以表之

宇宙既同立,身名俱不磷。

军容先造物,威武若无人。

金锁清霜故,沉枪绿藓新。

功成不受赏,海外有逋臣。

(0)

秋夜闻笛·其四

却是悲秋感慨同,片心先与曲相通。

莫将杨柳因风去,裒谢伤心在六宫。

(0)

梅梦

泠泠溪畔月中亲,多恐深情认不真。

澹素衣裳那入世,清香魂魄易迷人。

精神但结平生爱,消息谁通半夕因。

天地自来皆梦薮,怪他何独是梅身。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