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方宜人二首·其一》
《挽方宜人二首·其一》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贫道我儿孝,姑云此妇贤。

诸郎丹穴种,夫子玉堂仙。

□□□宁忍,煎胶法不传

多情骑省,应赋悼亡篇。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传(bù chuán)的意思:不传指不传颂、不传诵,表示不传播、不宣扬。

丹穴(dān xué)的意思:指人体重要穴位,也比喻重要的地方。

悼亡(dào wáng)的意思:悼亡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悼指哀悼、悲痛,亡指死亡、去世。悼亡的基本含义是对逝去的人表示悲痛和哀悼。

多情(duō qíng)的意思:形容人感情丰富,多愁善感,容易动情。

夫子(fū zǐ)的意思:夫子是指古代中国的儒家学者,也可以泛指学者、老师。

贫道(pín dào)的意思:贫道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自称贫穷的道士。它用来形容自谦自轻的说话态度,表达了谦虚、低调、不自负的心态。

骑省(qí shěng)的意思:形容管理不善,责任不明确。

玉堂(yù táng)的意思:指高贵、尊贵的地方或场所。

诸郎(zhū láng)的意思:指众多男子或众多人。

玉堂仙(yù táng xiān)的意思:指官员或学者在朝廷或学府中以清廉正直、品行高尚而受到尊崇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创作的,名为《挽方宜人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是一首怀念已故友人的哀悼之作。

"贫道我儿孝,姑云此妇贤":开篇即以对逝者的赞誉开始,表现了逝者在世时的孝顺和其妻子的贤淑。这些美德不仅被家庭成员所认同,也是外界给予的评价。

"诸郎丹穴种,夫子玉堂仙":这里的“诸郎”可能指的是逝者的兄弟或族人,他们如同埋藏在丹穴中的珍珠,价值非凡。而“夫子玉堂仙”则形容逝者本人的高洁品格,仿佛是住在美丽玉堂之中,如同神仙一般。

"□□□宁忍,煎胶法不传":诗人对逝者的怀念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但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感叹时光易逝,珍贵的记忆和教诲将一去不复返,如同古老的煎胶法失传一般。

"多情潘骑省,应赋悼亡篇":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自己要以诗歌形式来寄托哀思,通过文字来抒发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其中“潘骑”可能指的是唐代的潘岳,他擅长写挽诗,即吊唁亡友之作;“省”字则表明诗人在回忆中寻找灵感。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美好品质的描述,以及对其失去的深切哀悼,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高超的文学功底。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三和·其九

族望与淮俱远,时名似兰斯馨。

投老误期怀祖,作公定类东亭。

(0)

归州女

归州女儿双髻丫,手提酒瓶头戴花。

左手持杯右手泻,滩头劝客争邀遮。

滩头一船百夫挽,欲上未上头捽沙。

呼声半竭力欲尽,粟米一釂胜流霞。

腰间五钱岂足惜,钏中十指如春芽。

颜行属目百丈纵,三老发怒双槌挝。

頩然相顾各分散,顷刻捩柂如轻槎。

君不见世间勇怯皆如许,意根一断前无禦。

多少功名盖世人,一点依违笑千古。

(0)

过故宜城·其一

跋马南城吊楚王,寂寥迁国岁年长。

故宫白道埋春草,小市青旗挂夕阳。

时有野鸡吞堕珥,更无遗像镇祠堂。

祗应平路桥边水,曾照当时后苑妆。

(0)

题刘正之少陵像二首·其二

我今即有湖南役,准拟扁舟泊耒阳。

敬谢此图非久别,会倾桂酒奠椒浆。

(0)

七月六夜闻雨寄怀钦止斯远而玉山使来亦得斯远六月十五日怀去年夜雨之绝句复次韵以报

夜闻檐雨忆年时,亦复思君近寄诗。

开卷忽来同此作,信知神合但形离。

(0)

念奴娇·其一

镜天露洗,荡仁风,满县正开桃李。

无讼堂深晴昼永,帘卷鹅山浓翠。

吏散棠阴,鸟啼花散,箫鼓弦歌地。

印封碧藓,笑谈无限清致。

佳会正属悬弧,十分蕉叶,共祝千秋岁。

道骨仙风元自有,功业人间游戏。

名覆金瓯,班联玉笋,行庆风云会。

莲舟容与,此时归继仙裔。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