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谢幼舆,宜著丘壑中。
封胡与羯末,安知无馀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彭所作,名为《予与谢幼槃董瞿老诸人往在临川甚昵幼槃已在鬼录后五年复与瞿老会宿于星渚是夕大风雨因诵苏州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之句归赋十章以寄(其三)》中的第三章。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好友谢幼槃的怀念之情,以及与另一位好友董瞿老重逢的喜悦。
首句“忆昨谢幼舆,宜著丘壑中。”追忆起过去与谢幼槃相聚的日子,认为他本应隐居山林,享受自然之乐。接着,“论交曲糵底,愁绝连樽空。”描述了他们饮酒谈心的情景,酒尽愁未消,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共同的忧愁。
“自我失此士,清梦随归鸿。”诗人感叹自己失去了这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只能在梦中追寻他的身影,如同南飞的大雁一般。接下来,“封胡与羯末,安知无馀风。”诗人以历史上的两个著名人物封胡和羯末为例,暗示即便朋友已逝,他们的精神和影响仍可能在世间流传,给予后人启示。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回忆与友人的过往,表达了对逝去友谊的怀念和对友情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人运用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更广泛的人生哲理相结合,使得诗歌既有个人化的哀思,又具有普遍的共鸣。
舜中山中来,手持中山记。
我吟山中诗,石砺攻玉粹。
先正司马公,常念一中字。
当时伊川程,初不以为是。
人生所谓命,受之于天地。
未有字义前,此念何所寄。
日用而不知,礼乐本孝弟。
圣贤岂异人,众以华嵩企。
舜中学既优,具见诸行事。
立剖是与非,敢问何所自。
于焉道无陂,政尔心得位。
知能执两端,功在进一篑。
堂堂大丈夫,万物皆我备。
乃今为中山,转欲生疏义。
寂然不动时,更不容拟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