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浣溪沙·其十七赠吴中书昂》
《浣溪沙·其十七赠吴中书昂》全文
明 / 夏言   形式: 词  词牌: 浣溪沙

草阁萧萧碧山野翁中夜龙颜

一庭春雨苔斑

溪上群鸥堪作伴,林间倦鸟自知还。

怜君两度叩柴关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碧山(bì shān)的意思:碧山指的是山的颜色苍翠、绿意盎然。在成语中,碧山常常用来形容山色美丽、景色宜人。

柴关(chái guān)的意思:柴关指的是山间的小路,比喻险要的关口或难以通过的地方。

春雨(chūn yǔ)的意思:春天的雨水。比喻对人们的生活起到滋润作用的事物。

倦鸟(juàn niǎo)的意思:形容疲倦的鸟儿,比喻人疲劳不堪。

龙颜(lóng yán)的意思:指皇帝的威严和尊严。

苔斑(tái bān)的意思:指墙壁、石头等表面上长出的苔藓斑点。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野翁(yě w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生活在偏远荒凉之地,过着与外界隔绝的野外生活。

中夜(zhōng yè)的意思:指夜间的中间时刻,也指深夜。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作伴(zuò bàn)的意思:一起行动或者陪伴在一起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夏言的《浣溪沙·其十七》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草阁萧萧对碧山",开篇即以草屋的简朴与青山的静谧相对照,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野翁中夜梦龙颜",点明主人公的身份——一位隐居山野的老者,他在夜晚梦见了帝王的容颜,暗示了他对过去的官场生活的回忆或向往。

"一庭春雨长苔斑",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湿润和岁月的痕迹,春雨绵绵使得庭院青苔滋生,显示出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恬淡。"溪上群鸥堪作伴,林间倦鸟自知还",通过群鸥和倦鸟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鸥鸟成为他的伙伴,倦鸟则懂得归巢,寓意着生活的自在与心灵的归宿。

最后两句"怜君两度叩柴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吴中书昂的关怀和理解,他同情并欣赏对方两次来访的执着,可能暗含着对友人仕途或生活选择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寓情,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作者介绍
夏言

夏言
朝代:明   字:公谨   籍贯:江西贵溪   生辰:1482—1548

夏言(1482—1548),字公谨,汉族,江西贵溪人。明正德进士。初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负。世宗继位,疏陈武宗朝弊政,受帝赏识。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庄田,悉夺还民产。豪迈强直,纵横辩博,受宠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又擢为首辅。嘉靖二十七年议收复河套事,被至弃市死。其诗文宏整,又以词曲擅名。有《桂洲集》。 
猜你喜欢

临江关送秋史

枫叶下纷纷,扬舲独送君。

天低星在树,江远水生云。

乡思因秋起,客愁怜袂分。

西风折杨柳,忍向笛中闻。

(0)

舟中偶成

汉江西望水浮空,到处垂杨系钓篷。

两岸山光云影里,一春花事雨声中。

清波荡漾拖新绿,芬草迷离衬落红。

此去迢迢千里路,扁舟借得满帆风。

(0)

九日登岳阜

空城风肃雁声来,故垒霜清曙色开。

备敌尚馀全胜地,经时原仗出群才。

游山轩盖秋仍集,横海楼船去不回。

待摘茱萸寄乡国,隔江云树正堪哀。

(0)

沔阳州

景唐杰阁汉州舟,佳气葱茏据上游。

一叶蒲帆三尺水,东风吹过沔阳州。

(0)

废宅行

瞻云坊北大市南,其间道路我所谙。

路傍废宅怆心目,试问故老犹能谈。

老人今年八十余,自言犹记创造初。

达官归来富囊橐,锄茅平地营新居。

移山种树穷人力,千夫昼夜无休息。

沈檀为户楠作梁,金碧楼台华丽极。

重楼十楹藏美人,美人分占名园春。

笙歌昼酣乱细语,罗绮夜舞生香尘。

春来秋去光阴速,过眼豪华如转毂。

歌声未已哭声哀,隙地犹余未完屋。

比来居者复三迁,草满平池卧白莲。

旧日夕阳穿绣户,经年积雨塌花塼。

贫者难居富者弃,修葺不成拆毁易。

美人不见画楼平,兴衰见惯浑闲事。

桑田沧海有变更,世间万事浮云轻。

达官墓道荒草满,不复宰树遮天青。

君不见昨日牛车载大木,又向谁家筑华屋。

(0)

正月十六日发阆州出郭门有作

一出郊原便有情,春风如客喜相迎。

好山示我荆关画,流水清于鼓吹声。

豆麦盈坡新雨足,松杉交翠古香生。

篮舆镇日无些事,聊且支颐看晚晴。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