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辫发(biàn fā)的意思:指头发交织在一起成辫子的发型。
不走(bù zǒu)的意思:不离开,不动身
悔罪(huǐ zuì)的意思:悔罪指的是对自己的过错或罪行感到后悔,并且表现出真诚的悔改之意。
居然(jū rán)的意思:表示事情出乎意料、超乎想象,常常带有一定的惊讶、不可思议的意味。
生缘(shēng yuán)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的因缘关系,特指前世或命中注定的缘分。
头皮(tóu pí)的意思:指头部的皮肤。也常用来形容人因为紧张、害怕等而感到头皮发麻。
心血(xīn xuè)的意思:指用心思、精力、努力等付出的辛勤劳动。
学佛(xué fó)的意思:
(1).学习佛法。谓出家做和尚。 唐 方干 《贻亮上人》诗:“人间学佛知多少,浄尽心花只有师。” 唐 黄滔 《送僧》诗:“纔年七岁便从师,犹説辞家学佛迟。” 五代 徐夤 《山寺寓居》诗:“披緇学佛应无分,鹤氅谈空亦不妨。” 宋 李觏 《回明上人诗卷》诗:“学佛有餘力,吟诗过一生。”
(2).指信仰或研究佛教。 唐 郑愚 《潭州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序》:“知余学佛,求为讚説。”《新五代史·杂传·马胤孙》:“ 胤孙 既学 韩愈 为文,故多斥浮屠之説,及罢归,乃反学佛,撰《法喜集》、《佛国记》行於世。”左贤(zuǒ xián)的意思:指人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黄端伯的人物形象,通过对其行为和性格的刻画,展现了其坚定的信仰与不屈的精神。首句“不走”直接点明了人物的决绝态度,随后描述了他面对左贤时的从容姿态,“居然揖左贤”,既表现了其对权势的不屑,也暗示了其内心的强大。接着,诗人通过“忘生缘学佛,骂敌反称颠”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黄端伯为信仰而舍生取义的决心,以及在面对敌人时的坦荡与狂放,这种狂放并非真正的疯狂,而是对正道的坚守与对敌人的蔑视。
“岂有头皮硬,还期心血溅!”这两句表达了黄端伯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勇气与决心,即使头颅被砍,也要让鲜血溅洒,展现出一种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真理与正义的豪情。最后,“帐前新辫发,可悔罪通天!”则以黄端伯剃去辫发,象征着他对传统束缚的彻底割裂,以及对自由与平等的追求,同时也暗含着对过去错误的反思与忏悔,但这种悔悟是出于对更高道德标准的追求,而非对现实的妥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端伯这一形象的塑造,不仅赞扬了他的英勇与高尚,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与信念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个人自由与社会公正的强烈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龚养正送水仙花
色界香尘付八还,正观不起况邪观。
花前犹有诗情在,还作凌波步月看。
次韵赵养民碧虚坐上
已将山色染眉黛,更挽江波添酒罍。
珍重江山劝人醉,笑人驱马惺惺回。
东坡祠堂
化原坊里尚黉堂,闻道苏仙有奉尝。
想见当年行乐处,牙旗铁马照金章。
依韵酬益利钤辖马端左藏
滥登清显遇公朝,岂有才谋可致尧。
拙守自惭成木强,宦游谁叹仅蓬飘。
醉来多谢提壶劝,归去宁烦杜宇招。
好乐当年开口笑,此心无事愧重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