擢影免园池,抽茎淇水侧。
朝映出岭云,莫聚飞归翼。
此诗描绘了书帙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与用途,充满了哲理意味。首句“擢影免园池,抽茎淇水侧”以“影”和“茎”为喻,生动地展现了书帙从自然中汲取灵感与力量的过程,仿佛其影子在园池中轻轻摇曳,茎干在淇水之畔悄悄生长。接着,“朝映出岭云,莫聚飞归翼”两句,运用了日出与日落的景象,象征着书帙在时间的流转中,既照亮了山岭间的云雾,又在夜晚聚集着思绪与灵感,如同归巢的翅膀,承载着知识与智慧。
“幸杂缃囊用,聊因班女织”则进一步阐述了书帙的实用价值与创作精神,它不仅被巧妙地融入了缃囊之中,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还像班婕妤织锦一般,蕴含着深邃的思想与艺术之美。最后,“一合轩羲曲,千龄如可即”表达了对书帙永恒价值的赞美,它如同《连山》《归藏》等古代经典一样,跨越千年,依然焕发着不朽的魅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比喻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书帙在不同情境下的生命力与文化意义,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知识、智慧以及历史传承的深刻思考。
枯树衰杨,三叹息,物犹如此。
白眼看、尘埃野马,子虚亡是。
四壁岂无穷可送,九天只有愁难寄。
放狂歌、金铁一时鸣,吾衰矣。拜特进,官承旨。
僮列鼎,奴衣紫。更屏间窈窕,阶前阿唯。
若有人兮宁足慕,彼何为者殊堪耻。
曾几回、策马乐游原,荒烟耳。
中朝枢府,矗红墙翠瓦。年少郎君况淹雅。
看今宵、井络不见天彭,刚一笑,已向人间下嫁。
铜舆声渐近,百盏晶笼,映得天街不曾夜。
尚有好心情,栏角沈吟,故意看、西山娇冶。
也不是萧疏爱看山,要选个遥峰,小眉边画。
银床滑簟,碧阴阴秋水。昨夜簪头喜蛛缒。
算青溪、红板艳粉浓蛾,娘尤小,第一南朝殊丽。
江潮轻打桨,船近枞阳,恰恰乔公旧乡里。
匿笑语檀奴,斗帐樱桃,祝蜥蜴、早添怀里。
也不枉人间唤乘龙,看紫贝霞绡,海天无二。
山风几斛,吹万笏晴螺,寺前堆积。
阴阴竹院,与尘寰都隔。
斜川外、几姓渔蛮,携绿箬、醉卧菱湖栅。
雨添湿翠,怕晚来偏剧。
小啜僧寮茗粥,助玉川茶癖。
禅榻后、三间茅阁,恰面对、九龙峰脊。
推窗惊叫,怪龙鳞都裂。
沈吟槛外,分明有个人儿在。隔著软帘闻细欬。
转过屏间,做就生疏态。夜来曾否春酲害。
底事无言,只撚箜篌带。晓寒佯脱红绵耐。
检出香词,细觅檀奴解。嗔人暗把风情卖。
嚼烂花笺,碎向粉墙抛洒。
西风吹响古木,乱叶埋僧屋。
略彴铺苍藓,攀树瘿,穿崖腹。江郭围枫槲,登山麓。
遥望银涛矗,駴心目。王珣池馆,沙鸥浦鸭争浴。
一声斋磬,彷佛雨霖铃曲。踏遍缭垣寻断镞。
茶熟,老僧带暝归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