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逗冷波有迹,庭花转觉玲珑。
- 鉴赏
这首《清平乐·帘影》由清代诗人孙汝兰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月光透过帘幕,与室内景物交织的美丽画面。
“丝丝漏月”,开篇即以“漏月”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月光如细丝般穿过帘幕,洒落在室内的景象。这不仅展现了月色的柔和与细腻,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静谧。
“替写湘纹密”,这里运用了“湘纹”这一典故,湘纹通常指湘妃竹上的斑点,象征着深沉的情感或命运的不可预知。此处将月光比作湘纹,既表现了月光的斑驳与复杂,又暗含了情感的深邃与复杂性。
“琼户斜窥疑半揭”,“琼户”指的是精美的窗户,这里通过“斜窥”和“疑半揭”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朦胧的氛围,仿佛窗户半开,月光与室内世界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互动。
“燕梦误寻凉隙”,燕子在寻找避暑的缝隙时,误入了月光与帘幕交织的世界,这一细节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隐喻了自然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偶然相遇和相互影响。
“非烟非雾摇空”,“非烟非雾”强调了月光的独特性质,它既不是实体的烟雾,也不完全透明,而是呈现出一种虚幻而又真实的光影效果,使整个空间显得更加空灵和神秘。
“几曾隔了春风”,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春风本是温暖和煦的象征,但在月光的映照下,似乎被隔绝了,暗示了自然现象与人类感知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时间、空间的相对性。
“香逗冷波有迹,庭花转觉玲珑”,最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意境。月光下的香气与冷波相映成趣,不仅为画面增添了一抹诗意,也使得庭院中的花朵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玲珑剔透,充满了生机与美感。
整体而言,《清平乐·帘影》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月光与帘幕、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时间、空间、情感的深刻交融,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