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知章下第归河北》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李 知 章 下 第 归 河 北 宋 /晁 补 之 斗 鸡 击 剑 邺 王 台 ,万 古 英 雄 死 不 埋 。子 去 悲 歌 宜 有 和 ,露 萤 白 首 亦 常 材 。
- 翻译
- 在邺王台上斗鸡舞剑,万古以来的英雄豪杰永不被遗忘。
你的离去应有悲歌相随,即使是露珠萤火虫,到老也是世间有用之才。
- 注释
- 斗鸡击剑:象征着古代勇士的勇猛与豪情。
邺王台:历史遗迹,可能指代某位王者的纪念场所。
万古英雄:形容时间久远,伟大的人物。
死不埋:意指英雄的精神永存,不会被尘土掩埋。
子去:指离去的人。
悲歌:表达哀伤或怀念的情感。
宜有和:应该有人回应或共鸣。
露萤:露水中的萤火虫,象征微小但坚韧的生命。
白首:形容年老。
常材:指有价值、有用的人才。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送李知章下第归河北》中的片段。诗人通过描述斗鸡击剑的场景,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与眼前的李知章相联系,表达了对李知章落第的惋惜之情。"斗鸡击剑邺王台"一句,可能暗指古代英雄豪杰的壮志豪情,而"万古英雄死不埋"则强调了英雄精神的永恒。接着,诗人感慨李知章虽然落第,但他的悲歌值得他人应和,即使像露萤一样白首相伴,也自有其价值和才华。整体上,这首诗充满了对人才的赞赏和对挫折的鼓励,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降旨展直?各州县粥厂赈期诗以纪事
粥厂佐例赈,最济老幼贫。
五城发官谷,州县捐资循。
日久虑难继,谷命官出囷。
自冬逮首夏,想活无数人。
昨旨命展期,止以霈泽均。
旨降随沾膏,停期恐即遵。
普令展半月,庶及麦秋新。
上以承天庥,下以惠吾民。
惠民宁从厚,嗟哉沟壑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