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画山(其三)》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画家笔下山峦的壮丽与神韵。
首句“扫成屏障几千春”,以“扫”字生动地描绘了画家挥毫泼墨,如同在屏障上绘制出连绵不绝的山峦,历经千年的岁月,依然栩栩如生。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观与艺术创作巧妙结合,赋予了画面以时间的深度和历史的厚重感。
次句“洗雨吹风转更明”,进一步描绘了山峦在风雨洗礼之后,更加清晰明亮的景象。这里的“洗雨”与“吹风”不仅指自然界的现象,也象征着艺术家对作品的精心打磨与润色,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鲜明。这一句通过自然界的元素,展现了艺术创作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以及艺术家对作品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
后两句“应是天工醉时笔,重重粉墨尚纵横”,则将视角转向了艺术创作的本质。诗人认为,这幅画仿佛是大自然在醉意中挥洒的笔触,充满了自由奔放的气息。这里的“天工”既指自然界的造物主,也暗喻艺术家的灵感与创造力。通过“重重粉墨尚纵横”的描述,诗人赞美了艺术家在创作中不受拘束、自由发挥的精神,以及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想象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画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也表达了对艺术家创造力与艺术精神的崇高敬意。邹浩以简练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将视觉艺术转化为文字的艺术,让读者在想象中感受到画作的魅力与深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同王天初明府刘逊庵作圣茂才张肖筑太学饮王永泰山亭次壁间谢畹溪王华野二先生韵·其二
访胜重来问旧途,相?醉眼欲模糊。
云归林壑全飞动,雨过烟村半有无。
席地壶觞花作幕,跨山台榭石为衢。
主人爱我饶幽况,指点溪前许结庐。
灵隐寺寻耶溪上人
浮玉山中曾把臂,风景依稀如隔世。
常叹空门无定踪,此生何处求真谛。
秋风一棹过钱塘,闻说吾师在上方。
扶杖入山急相访,灵隐寺中松隐堂。
方鞋破衲出相见,怪我年来华发变。
相逢不作世间言,指点前山云几片。
半榻跏趺双树边,笑谈隐隐生云烟。
论交共结三生约,出世同参一指禅。
新诗别后多如此,总是禅机非绮语。
胜地何须论虎溪,高风不用推支许。
须臾残照下雷峰,送客松关第几重。
悠悠此别何时遇,愁听云堂薄暮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