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的宁静与美丽,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和季节的更替。
首句“半痕淡月弄清光”,以“半痕淡月”描绘出月色朦胧、光线柔和的夜晚景象,巧妙地运用了“弄”字,赋予了月亮一种轻盈、灵动的姿态,仿佛它在与清光嬉戏,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次句“几信微风合嫩凉”,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凉意。通过“微风”与“嫩凉”的结合,不仅表现了秋风的轻柔,也暗示了初秋时节特有的清新与凉爽,给人一种舒适而又略带凉意的感受。
第三句“菊圃未开三径艳”,转而聚焦于秋天的代表花卉——菊花。虽然菊花尚未完全绽放,但“三径艳”三个字暗示了菊花即将盛开的盛况,预示着秋天的色彩即将铺展开来,充满了期待与美好。
最后一句“桂林先放一枝香”,将视角转向桂花,点明了秋天的另一特色——桂花的香气。桂花的香气浓郁而独特,一句“先放一枝香”不仅描绘了桂花的早开,也暗示了秋天的香气即将弥漫整个季节,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充满香气与生机的画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色、微风、菊花和桂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独特魅力,既有视觉上的美丽,也有嗅觉上的享受,营造了一个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秋日景象。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庆春泽.山庄牡丹大放,中有两株开作白瓣绿心及浅红黄心者,皆异种也,词以张之
暖日烘晴,轻烟破晓,满庭顿觉传芳。
喜见花开团圞,留得韶光。
胭脂粉黛休夸炫,殿春风、别具华妆。好端详。
嫩绿微红,国色天香。
由来富贵非相逼,只空山消小隐,亦足称王。
独占林泉,居然顾影无双。
名葩岂等寻常品,者妍姿、却抱刚肠。漫评量。
笑煞人间,魏紫姚黄。
沁园春.七月二十六日集云和,酒后放歌,示主人朱三,并寄印髯奉天
酒上心来,热血汪汪,起落如潮。
看人间万事,都成鬼蜮,乾坤一指,只解酕醄。
梦祟难亲,诗魂易失,千叠愁心何处消。
秋风起,更吹愁压鬓,做尽刁骚。无聊酒醒今宵。
奈人散更阑不可招。
索归寻萧寺,闲门敲月,坐呼山鬼,长啸干霄。
狂处陵人,悲来骂世,袒臂科头容我豪。
君知否,有元龙尚在,湖海逍遥。
齐天乐.今宵酒醒图,和频伽韵
明朝此客知何地,樽边画桡先动。
醉浅无眠,愁多畏晓,柳下月明相送。双星一梦。
忍带泪牵衣,唤声珍重。
小小灯花,结将红豆做情种。
阳关休劝更饮,酒阑思昨夜,鸳被还共。
隔水鸡声,收风鱼浦,消尽脸潮红涌。离亭树拥。
问甚日归妆,紫骝亲控。我亦屯田,画中眉翠耸。
高阳台.二月廿五日过近林精舍,海棠一株,始舒红萼,徘徊久之,率成是解,吊山长李稚和先生
洗砚池荒,写经窗暗,奚僮不扫闲阶。
一树红棠,含苞犹映书帷。
雕栏曲榭无人到,睇春风、旧燕还来。
最凄凉、尘榻依然,重过萧斋。
著书辛苦知何用,叹丝桐麈尾,都付尘薶。
侧帽花间,当时曾几徘徊。
董陵下马逢寒食,问花枝、今为谁开。
怕明朝、点点啼猩,滴损苍苔。
琵琶仙
鹅岭千重,李园好、共约嬉春裙屐。
迢递飞阁登临,留题诉情臆。
尘梦醒、芳华换目,但遗础藓垂荒碧。
谷底幽兰,尊前艳曲,都是陈迹。
最怊怅、鶗鴂先鸣,顿回感、江南倦游客。
遥想匣缄鸾镜,老飞琼颜色。
谁为写、当年画稿,似玉人、伴我栖息。
忍令飘泊余生,又成轻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