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隐逸的画面。"飞花香过山去",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花瓣的香气赋予动态,仿佛它们在山间飘荡,带走了春的气息。"老树声作涛喧"则以比喻的手法,将风吹过老树枝叶的声音比作海浪的喧嚣,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活力。
"终日不闻世事"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纷扰,沉浸在山林之中的心境,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一句"此间即是桃源",引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将此地比作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暗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刘毓盘的这首《茅山》体现了清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隐逸的审美情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宿日光山半米屋湖楼
我适来从万山底,目极巉岩高未已。
谁知林际透湖光,水静山閒数十里。
高楼临水欣小憩,微雨掠湖云正起。
复于云罅露奇峰,压楼插天此何理。
凌晨拿舟绝湖去,晓日破寒殊可喜。
霜枫耀眼与日争,使日无光谁恋尔。
雨山青厓碧堂叟,肯傍海藏穷父子。
胸中晴雨尚氤氲,馀味莫矜茶饭美。
十月初十日贵州丸舟中夜起
海上有孤月,流光遍人寰。
世人不知敬,谓月光以寒。
独有爱月者,中宵起盘桓。
愿从月入海,万顷轻波澜。
月光受之日,造化良无端。
乘时复为日,举世方惊看。
哀彼无知子,狂迷在其肝。
孰能回日月,愚智还相安。
爱苍示听松诗因及涛园种松事赋此答之
般若台前松风吼,以涛名园从许友。
乌山戴石石戴松,石上翻涛山欲走。
山荒松老何人识,共爱瓯香名在口。
忽看园址变祠堂,更种新松伴苍叟。
问公出山今几岁,满眼沧桑又阳九。
岁寒后凋空太息,为我言松黯回首。
未能相从归踞石,想见松阴可盈亩。
夜深涛作谁来听,二老英灵定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