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感知(gǎn zhī)的意思:感知指的是通过感官来获取信息,即察觉、领悟和理解事物的过程。
江头(jiāng tóu)的意思:指人的头部,比喻人的智力、才华或者能力。
刘表(liú biǎo)的意思:形容人虚有其表,外表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内在空虚。
梦思(mèng sī)的意思:梦想、思念
千山(qiān shān)的意思:指很多山,形容山势磅礴、连绵不尽。
说项(shuì xiàng)的意思:指言辞、发言的内容。
送行(sòng xíng)的意思:为别人送行或送别时,表示祝福和告别。
吴蜀(wú shǔ)的意思:吴蜀是指吴国和蜀国,用来比喻两个势力相互争斗或竞争。
依刘(yī liú)的意思:依赖、依靠刘备。
应记(yìng jì)的意思:应当记住或应予重视的事物。
- 翻译
- 我曾有幸依靠刘表,那时常蒙他提起项斯。
我正写诗表达感激之情,却突然要作别,写下送行诗。
此去万里,将穿越吴蜀之地,千山阻隔,只能在梦中相思。
江边的野梅已经开放,应该还记得我们一同吟诗的时光。
- 注释
- 宿幸:昔日的幸运。
依:依靠。
刘表:东汉末年荆州牧,刘备的盟友。
说项斯:提及项斯,可能指刘表赞赏项斯的诗才。
感知赋:表达感激之情的诗篇。
遽:突然。
送行诗:离别时写的诗。
万里:极言路途遥远。
通:连接。
吴蜀:古代中国两个重要的地区,这里泛指南方。
隔:阻隔。
梦思:梦中的思念。
江头:江边。
野梅发:野梅开始绽放。
应记:应当记得。
共吟时:一起吟诗的时候。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表民所作的《送王季和文知施州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人以回忆与友人王季和的交往为背景,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离别之际的感慨。首句“宿幸依刘表”暗示了过去与王季和的亲密关系,如同刘表之于刘备,寓言般的忠诚与信任。接着,“时蒙说项斯”借用了项斯的典故,表明王季和曾给予诗人如项斯般的鼓励和支持。
“方为感知赋”表达了诗人对王季和的理解和感激之情,而“遽作送行诗”则揭示了此刻的离别情境,诗人匆忙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接下来,“万里通吴蜀”描绘了友人赴任之地的遥远,暗示了他们之间距离的拉大,以及对未来的思念。“千山隔梦思”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即使千里之外,梦境中也会有彼此的思念。
最后两句“江头野梅发,应记共吟时”,以江边野梅的开放象征着时光流转,诗人希望友人无论身在何方,都能记得他们曾经一起吟诗作对的美好时光。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回忆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感伤。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晚出郡城往值夏谒胡端明泛舟夜归
郡城至值夏,两日非宽程。
奔走岂吾愿,诏书促南征。
出郭星未已,归棹月已生。
问人水深浅,舟子喧未应。
水石代之对,淙然落滩声。
危峰起夕苍,暗潭生夜清。
江转风飒至,病肩难隐棱。
添衣初懒寻,忍寒良不能。
近城一二里,远岸三四灯。
望关恐早闭,驱舟祗迟行。
多情半环月,久矣将西倾。
欲落且小留,知我要入城。
月细光未多,大星助之明。
至舍心未稳,丽谯才一更。
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其九
我从灵洲来,惟见芳草渡。
蒹葭随水远,旷野无立树。
挂席上真阳,好山忽无数。
好山如隐士,避世不自露。
不应官道傍,乃有见山处。
借识卫叔玠,未睹乐彦辅。
石峰难再得,舟过更回顾。
和九叔知县昨游长句
诗穷不但两鬓霜,白发缘愁千丈长。
一年强半走道路,归来又见橘柚黄。
不如南邻更此里,醉折梅花照溪水。
扶藜时蹑大阮踪,觅句深参少陵髓。
昨游过眼不可留,今朝欲再亦何由。
新诗已落万人口,不应更著锦囊收。
社日南康道中
东风试暖却成寒,春恰平分又欲残。
淡著烟云轻著雨,近遮草树远遮山。
人行柳色花光里,天接江西岭北间。
管领社公须竹叶,在家在外匹如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