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择之韵》
《和择之韵》全文
宋 / 张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旧说峰头寺,真成杖屦来。

却寻泥路滑,更喜野云堆。

寒积三冬雪,阳生九地雷。

城中几亲友,为说看山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峰头(fēng tóu)的意思:指山峰的顶部,也比喻事物的高处或巅峰状态。

九地(jiǔ dì)的意思:指非常深沉或广泛的地方。

亲友(qīn yǒu)的意思:亲人和朋友

三冬(sān dō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冬天。

阳生(yáng shēng)的意思:指阳光照射生长,比喻人或事物在良好的环境下得以发展壮大。

杖屦(zhàng jù)的意思:指代老年人的步履缓慢,需要拄着拐杖行走。

真成(zhēn chéng)的意思:真实地成为,完全成为

翻译
传说中的山顶寺庙,如今真的步行前来拜访。
沿着泥泞小路寻找,路面湿滑,却因满山野云而倍感欣喜。
寒冬里积聚了三个冬天的雪,大地终于在春阳下响起隆隆雷声。
在城里有几位亲朋好友,我回去后会告诉他们这次看山的经历。
注释
峰头寺:山顶的寺庙。
杖屦:拄杖步行。
却寻:回头寻找。
泥路滑:湿滑的小路。
野云堆:满山的云雾。
寒积:积雪寒冷。
阳生:阳光照耀。
九地雷:大地的春雷。
城中:城里的。
亲友:亲朋好友。
看山回:看山回来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踏雪寻访深山寺庙的景象。"旧说峰头寺,真成杖屦来"表明古老传言中有座寺庙位于高峰之上,而这位修行者带着拐杖和草鞋踏实了这样的传说。接下来的"却寻泥路滑,更喜野云堆"则展示了诗人在征途中的情感变化,尽管道路湿滑且难行,但他更喜爱那自然中形成的云雾之美。

"寒积三冬雪,阳生九地雷"一句,用了对比手法,描述了严寒和温暖、静谧与动荡之间的强烈对比。三年的积雪在这里化作了自然界的冷冽象征,而当春天到来时,大地则回应以雷声,展现出大自然的另一面。

最后,"城中几亲友,为说看山回"表达了诗人与城中的亲朋好友之间的情感联系。他们会因为这次山行而聚首,分享那一份对山之美的体验和情感。这不仅是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也是他对人间情谊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探究,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淡泊与超脱,同时也透露出他们对山水之美、对生命之真挚的情感。

作者介绍
张栻

张栻
朝代:宋   号:南轩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生辰: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猜你喜欢

寄冯当可

合散真堪笑,回头迹已陈。

交情元共月,乐事不关春。

委俗终违己,耽经亦醉人。

行藏随所遇,了此百年身。

(0)

栗鼻峡遇风

平生知任运,一切听天公。

身世浮江木,功名水上风。

圣人齐觉梦,俗士较穷通。

眼底无穷事,飞花本自空。

(0)

送赞可参议赴临安倅三首·其二

纷纷称别驾,天邑独为荣。

日月光偏近,云霄路正平。

几年留楚峡,一旦上蓬瀛。

廊庙皆知己,弹冠意气生。

(0)

送郑宣抚三首·其一

棹发嘉陵即帝庭,山川草木若为情。

忠嘉但有三千牍,威爱犹传十万兵。

天象共符虚右席,坤维一带失长城。

西南所系安危大,何止雪山分重轻。

(0)

居官一首呈大受明举

未有林泉分,红尘且强颜。

最怜官舍僻,不羡野人闲。

疏密门前树,高低城上山。

偶逢佳客至,纵步得追攀。

(0)

次韵杜安行嘉陵春日书事十首·其七

谁念疲民瘠,空令战士肥。

羽书传警急,花院锁芳菲。

冠屦将身误,山林与愿违。

两途俱不遂,衰鬓绿毛稀。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