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采薇(cǎi wēi)的意思:采摘薇草。比喻以微薄的物品或微小的成果自慰。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村落(cūn luò)的意思:指农村的聚居地,也用来形容偏僻、落后的地方。
得趣(de qù)的意思:
(1).谓合乎礼之旨意。《文选·张衡<东京赋>》:“规遵王度,动中得趣。” 薛综 注:“趣,意也……举动合礼之意也。”
(2).领会情趣。 宋 林逋 《赠胡明府》诗:“一琴牢落倚松窗,孤澹无君得趣长。”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陶杜酒诗》:“ 陶渊明 诗‘酒能消百虑’, 杜子美 云‘一酌散千忧’,皆得趣之句也。”
(3).获得乐趣。有趣味。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各摊数十文於前,斤斤较量,汗流满背,自以为得趣,旁观者殊作恶也。”多得(duō de)的意思:得到很多
归田(guī tián)的意思:指离开尘世归隐田园,追求宁静的生活。
好采(hǎo cǎi)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品质或表现好,令人满意。
活计(huó jì)的意思:指能够带来收入的工作或生计。
狂歌(kuáng gē)的意思:形容心情激动,情感澎湃,欢乐不已。
名缰(míng jiāng)的意思:名缰是一个用来形容权力或名声的束缚,意味着一个人被权力或名声所牵制,无法自由行动。
清话(qīng huà)的意思:
(1).高雅不俗的言谈。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信宿酬清话,益復知为亲。” 唐 岑参 《虢州卧疾喜刘判官相过水亭》诗:“见君胜服药,清话病能除。”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摩诃庵》:“又 江夏 郭正域 《法藏寺》诗:‘……清话逢玄度,论文有辨才。’”
(2).犹言风凉话。《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时外边都晓得库里失了银子,尽来探问,到拌得口乾舌碎。内中单喜欢得那几个不容他管库的令史,一味説清话,做鬼脸,喜谈乐道。”
(3).闲谈。《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小生从县间至此,见天色已晚,特来投宿庵中,与师父清话。”
(4).满语。《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他们在那里翻 清 话,咕嚕咕嚕,我们不懂。”青琐(qīng suǒ)的意思:指琐碎琐细的事物。
山童(shān tóng)的意思:山中的孩子,比喻不谙世事的人或幼稚的人。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识者(shí zhě)的意思:指能够认识、了解事物本质和内涵的人。
忘机(wàng jī)的意思:指人忘却尘世间的纷扰,心无挂碍,达到超脱的境界。
相违(xiāng wéi)的意思:相互矛盾,相互抵触
野径(yě jìng)的意思:指小路、僻径,比喻较为偏僻、少有人走的道路。
玉堂(yù táng)的意思:指高贵、尊贵的地方或场所。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志在归隐田园的士人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首联“解却名缰谢是非,归田活计莫相违”直接点明了诗人摆脱尘世束缚,追求田园生活的决心。颔联“晓开野径宜栽竹,暖逐山童好采薇”通过具体的田园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惬意。颈联“醉后狂歌多得趣,客来清话自忘机”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率性而为的生活态度,无论是醉后的狂歌还是与客人的闲谈,都充满了乐趣,远离了世俗的机巧。尾联“玉堂青琐经游遍,村落从来识者稀”则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繁华都市生活的厌倦,以及对乡村淳朴生活的深深认同。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明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祖德九日
黄花岁岁与秋期,又见登高落帽时。
云水光中孤赏玩,簿书丛里足栖迟。
大篇且对玉连琐,小酌何须金屈卮。
只恐颓檐并败屋,不禁巽二恣狂吹。
荣木和陶靖节韵
我卜我居,游息在兹。有荣者木,日封殖之。
本根既固,发生以时。我时倾瞻,中心慨而。
维人之生,孰本孰根。惟皇降衷,天理具存。
是曰成性,道义之门。钦斯承斯,大化以敦。
嗟彼世人,自安浅陋。德不图新,恶或念旧。
有干惟禄,有觊惟富。孰能毅然,不为利疚。
我怀师训,罔敢失坠。匪道曷从,匪义曷畏。
圣门虽远,率焉以冀。庶几疲驽,久亦告至。
圣灯偈
是灯非草爇,亦非以膏滋。
又非似瓶贮,亦非似盘擎。
自灵府踊出,眼界现光辉。
随高下岩谷,以至杳霭外。
然祈近眉睫,倏出寻丈间。
亦有本无睹,启发悲悔心。
发心不须臾,所见亦如是。
暂发俄即退,终亦不可得。
二人或并处,所见各一境。
以至五六辈,亦复五六种。
人心如人面,是灯亦如之。
譬如有目人,皆见当空月。
目有昏明异,月亦分昏明。
或有目眚者,随眚作光相。
不幸无目者,元未尝有月。
大智慧光明,遍满河沙界。
何独不见灯,亦复不见我。
何独不见我,总不知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