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南 阳 唐 /汪 遵 陆 困 泥 蟠 未 适 从 ,岂 妨 耕 稼 隐 高 踪 。若 非 先 主 垂 三 顾 ,谁 识 茅 庐 一 卧 龙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高踪(gāo zōng)的意思:形容人的品行高尚,行为端正。
耕稼(gēng jià)的意思:指耕作农田,也比喻勤奋努力工作。
茅庐(máo lú)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泥蟠(ní pá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困于泥沼中,无法自拔。
若非(ruò fēi)的意思:如果不是;要不是
三顾(sān gù)的意思:指为了邀请某人或寻求帮助,多次拜访或请托。
适从(shì cóng)的意思:指合适顺从,适应并服从环境或条件。
卧龙(wò lóng)的意思:指隐藏在某个地方,暂时不表现出来的人才或潜力。
先主(xiān zhǔ)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时期中,处于主导地位、地位最高的人或事物。
- 注释
- 陆困泥蟠:指诸葛亮未出世之前犹如蛟龙困在泥土之中一样。
适从:既没有机会施展抱负。
耕稼:指《出师表》中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先主:指蜀汉昭烈皇帝刘备。
卧龙:诸葛亮的号。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开篇“陆困泥蟠未适从”表达了隐者对尘世的不羁与超脱,意在说明他并不随波逐流,而是有选择地隐藏自己。紧接着,“岂妨耕嫁隐高踪”则进一步强调这种生活方式,并非因为不得已而为之,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以保持其高洁的人格和追求。
诗人通过“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这两句,引用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典故,暗示隐者虽然生活在普通百姓中,但内心却有着不凡的抱负和才能,只是暂时没有被人发现。这里的“卧龙”比喻那些隐藏在平凡外表之下的英雄或贤才。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情怀,同时也透露出对隐者的尊敬和赞赏。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诗人塑造了一个既有智慧又有抱负的隐居者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好情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和若愚登宝公塔
宝塔登题称逸材,云关岫幌半天开。
独龙下峙钟形峻,灵鹫旁连翼势回。
翠琰名传千载远,紫金身应四朝来。
十虚含吐真空里,假步移文亦小哉。
和张伯常见寄
芳信初传喜满胸,开缄气燄若长虹。
文墙目视曹刘短,诗将坛登李杜雄。
一别寒暄迷甲子,十年尘土谩西东。
知君善诱存先契,不欲疏顽坠素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