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甲子三月五日抵沈阳》
《甲子三月五日抵沈阳》全文
清 / 戴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归来身世歧途,廿载飘零菀复枯。

蓬室栖迟角绮金门饱死愧侏儒

云山无恙人将老,天地多情草又苏。

风木空馀游子恨,蓼莪吟罢泪模糊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多情(duō qíng)的意思:形容人感情丰富,多愁善感,容易动情。

风木(fēng mù)的意思:指人品或道德高尚,坚守正义而不受外界诱惑或压力的人。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角绮(jiǎo qǐ)的意思:形容文章或诗句的内容华丽、绚丽。

金门(jīn mén)的意思:指权力、财富等非常重要的门槛或关口。

蓼莪(liǎo é)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轻率、不稳定。

模糊(mó hu)的意思:形容事物不清晰、不明确,不容易辨认或理解。

蓬室(péng shì)的意思:指住处简陋、贫困的房间。

飘零(piāo líng)的意思:形容无所依托,四处漂泊、流浪。

栖迟(qī chí)的意思:指人不安定,没有固定的居所,经常搬迁或流连于外地。

歧途(qí tú)的意思:指走错了道路或走上了错误的方向。

身世(shēn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出身和背景。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无恙(wú yàng)的意思:没有受伤或遭受损失,平安无事

云山(yún shān)的意思:指高耸入云的山峰,形容山势雄伟壮丽。

侏儒(zhū rú)的意思:指身材矮小、短小精悍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戴亨所作的《甲子三月五日抵沈阳》。诗中表达了诗人历经沧桑、漂泊多年后的感慨与反思。

首联“归来身世感歧途,廿载飘零菀复枯。”描绘了诗人归乡后对人生道路的感慨,二十载的漂泊生活如同枯萎的菀草,充满了辛酸与无奈。

颔联“蓬室栖迟惭角绮,金门饱死愧侏儒。”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自责。在简陋的蓬室中栖息,却羡慕那些华丽的生活;在权力的金门饱食终日,却羞愧于自己像侏儒般碌碌无为。

颈联“云山无恙人将老,天地多情草又苏。”展现了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类生命的短暂。云山依旧,而诗人已至暮年;天地有情,万物复苏,唯有生命无法重来。

尾联“风木空馀游子恨,蓼莪吟罢泪模糊。”以“风木”比喻失去双亲的哀痛,“游子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在吟诵完《蓼莪》这首悼念父母的诗篇后,诗人的眼泪模糊了视线,情感达到了高潮。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现实以及自然规律的思考与感悟,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哲理深度。

作者介绍
戴亨

戴亨
朝代:清

戴亨,字通乾,号遂堂,汉军旗人。康熙辛丑进士,官齐河知县。有《庆芝堂诗集》。
猜你喜欢

北斋两绝句·其二

烟沙茂密小池塘,注水枯荷馥晚凉。

何许蜻蜓立荷盖,惊飞作伴过东墙。

(0)

睡起·其一

林间稚竹犹含箨,柳下孙枝屡放绵。

午梦不知清昼永,娇莺啼破晚窗前。

(0)

春夜奉怀苏仲豫次陈无己韵赠仲豫

云外头陀是去年,已看汀草涨晴川。

梦中未觉关河远,枕底忽闻钟鼓传。

但可马曹聊拄颊,看渠凤阁竞加鞭。

蓬窗想得司春瓮,一夜糟床酒注泉。

(0)

闻官军已临贼境

闻道官军至,戈鋋压贼壕。

鼎鱼犹未腐,穴兔竟何逃。

锐气连全楚,皇恩贷尔曹。

洗兵无复用,欢喜荐春醪。

(0)

西塔

秋山何秀整,风磴颇峥嵘。

寺古残僧病,门深旧犬迎。

崖蜂将割蜜,涧鸟自呼名。

毳衲典刑在,萧然物外情。

(0)

昙珠昙规二禅者归湖外乞诗二首·其一

淑气纷花药,喧风乐鸟乌。

山僧来访别,稚子竟传呼。

喷玉渥洼种,行沙沧海珠。

湘天多过雁,能寄尺书无。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