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国计》
《国计》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农臣国计,望屋急军前

多取难因岁,三征不问田。

为都皆可去,署考孰能先。

勉语沟中瘠,扶疮向朴鞭。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问(bù wèn)的意思:不关心;不去询问。

国计(guó jì)的意思:

(1).治国的方针大计。《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 宋 王禹偁 《先君后臣论》:“会 座 病, 卫君 亲视之疾,且问国计。”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地方大吏,原以整顿地方,岂可图便偷安,置国计於不问。”
(2).国家的经济,国家的财富。《荀子·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元史·世祖纪十》:“且言其国经 唆都 军马虏掠,国计已空。”《宦海》第一回:“总而言之,那一国之中,官吏的得人与否,关係著民生的强弱,国计的盛衰。”

军前(jūn qián)的意思:指在军队面前或军事活动中。

农臣(nóng chén)的意思:指在农业方面有很高造诣的官员。

三征(sān zhēng)的意思:指三个方面或者三个层次的考察或者审查。

沟中瘠(gōu zhōng jí)的意思:形容土地贫瘠,不适合农业生产。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名为《国计》。诗中表达了对国家政策的关注与担忧,以及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

首句“农臣思国计”,点明了农民对于国家政策的思考与期待。接着,“望屋急军前”描绘了在战争背景下,农民渴望安居乐业的心情,但现实却是军需紧迫,使得他们不得不面对动荡不安的生活。

“多取难因岁,三征不问田”两句,揭示了赋税重压下的农民生活。年复一年的苛捐杂税,使得农民难以维持生计,而政府似乎对此无动于衷,不考虑减轻农民负担。

“为都皆可去,署考孰能先”则反映了官僚体系的腐败与不公。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是去往京城寻求改变,也难以找到公正的途径。官府的考核制度,似乎也无法真正选拔出为民谋利的官员。

最后,“勉语沟中瘠,扶疮向朴鞭”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无奈。即使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勉力耕作,也难以摆脱贫困的命运。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农民只能忍受着各种苦难,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和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与忧虑。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两闻武林之变寄吴兴诸故人

羁旅论相识,诸君谊最真。

一为苕水别,三见柳条新。

老去乘桴急,时危斩木频。

何因一掬泪,沾洒赤墀尘。

(0)

十二月初三日归草堂

日日矶头把钓竿,芦花如雪舞漫漫。

新炊鸡黍堪赊月,旧著羊裘可蔽寒。

山色四围低野渡,泉声一带落飞湍。

从今茅屋归迟得,莫道风波行路难。

(0)

宫词

镜里容颜只自知,承恩犹记昔年期。

晓莺啼上宫门柳,又是长安二月时。

(0)

萧皋即事

浦溆潮偏到,林居水自嘉。

风禽争楝子,霜雁挈芦花。

把酒唯楼静,听钟与郭赊。

村村初种麦,翠色满晴沙。

(0)

短谣三首·其三

沙多垢,乃有金。木多棘,乃有阴。离其骨,月尔何心。

(0)

野昏江气合,回首失孤城。

竹冷丛梢折,兰幽细蕊生。

橹声归远浦,人语动残更。

万事伤垂白,鸣徽空自清。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