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禽知敬久无音,樵采含悽远不侵。
气共微箕存祖社,魂伤姬孔表冈林。
这首诗《谒比干墓》由清代诗人郑珍所作,通过对比干墓地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对先贤的崇敬与缅怀之情。
首联“墓禽知敬久无音,樵采含悽远不侵”,以墓禽和樵夫的形象,表达了对比干墓的庄严肃穆之感,即使无人问津,也未被外界的喧嚣所侵扰,体现出一种永恒的宁静与敬意。
颔联“气共微箕存祖社,魂伤姬孔表冈林”,将比干墓与古代的祭祀场所相联系,通过“微箕”这一古代祭祀用具的意象,强调了比干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以“姬孔”指代周朝的两位圣贤,进一步凸显了比干作为忠臣的形象,其灵魂在山冈树林中得到寄托与哀思。
颈联“千秋死谏无公酷,半日句留望古深”,赞扬了比干因忠诚而遭受的不幸,却并未因此而失去其高尚的品质。这一联通过对比干死谏的描述,表达了对其人格的崇高评价,同时也暗示了后人对这种忠诚精神的深深敬仰。
尾联“垄畔请携卷石去,桉间时见昔年心”,诗人希望在比干墓旁留下一块石头作为纪念,象征着对这位先贤的怀念与敬仰。同时,通过“桉间时见昔年心”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先贤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干墓地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不仅表达了对先贤的深切缅怀,也体现了对忠诚、正直等传统美德的颂扬,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昔我曾上嘉禾岛,岛上衣冠多四皓;
方瞳绿发映朱颜,紫芝一曲何缥缈!
年来沧海欲生尘,烽烟乱矗商山道;
杖履流落似晨星,天长地阔令人老。
南望铜陵又一山,风帆千尺鲸波间;
不然疑乘黄鹤去,去去麟洲第几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