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二首·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居的生活状态,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与淡泊心境。首句“一床安置似僧居”,简洁而富有画面感,仿佛一幅静谧的画卷展开在读者眼前:一张床铺,简单布置,营造出与世隔绝的僧舍氛围。这样的环境设定,暗示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
接着,“白发忘梳动月馀”一句,通过描写诗人长时间未梳理白发的状态,进一步展现了其生活中的慵懒与随性。这里的“月馀”不仅指时间的长久,也暗含着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我形象的不在乎,更体现了其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懒性渐成愁把笔”则揭示了诗人的性格特点——懒散中带有一丝忧愁。这种“懒性”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对繁琐事务的厌倦,是对创作过程的一种抗拒。诗人似乎在享受这种懒散带来的轻松,但同时又为无法挥洒文墨而感到一丝遗憾或忧虑,这矛盾的情绪构成了诗人心境的复杂性。
最后,“小诗常拟倩人书”表达了诗人对于写作的渴望与无奈。他希望自己的小诗能有人代为书写,既可能是因为身体上的不便,也可能是因为对文字表达的执着追求。这一句不仅反映了诗人的谦逊与对他人能力的认可,也流露出一种对艺术传承与分享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哲学与情感世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日常琐碎、直达心灵深处的宁静与美好。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蕉庵杂言
环植峦蕉数十株,幻成方丈一屠苏。
几重青苍两边合,四壁穿空一物无。
早凉日薄坐其下,爽气肃飒风来徐。
此为天下易生物,不多岁月真可庐。
王恺谩夸紫步障,石崇安得青珊瑚。
寓居得地不亩许,好事便可传规模。
顾余老矣岂久处,后来得此自足娱。
若谓霜雪成摧枯,环台瑶室今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