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丹 霞 子 阮 芳 颜 上 人 归 山 唐 /孟 郊 松 色 不 肯 秋 ,玉 性 不 可 柔 。登 山 须 正 路 ,饮 水 须 直 流 。倩 鹤 附 书 信 ,索 云 作 衣 裘 。仙 村 莫 道 远 ,枉 策 招 交 游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肯(bù kěn)的意思:不愿意,不肯接受或执行某种要求或建议。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登山(dēng shān)的意思:登上山峰,比喻努力奋斗,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附书(fù shū)的意思:指在书信或其他文件中附加一些额外的内容或说明。
交游(jiāo yóu)的意思:指与人交往、结交朋友。
书信(shū xìn)的意思:指书信往来,传递信息或交流思想的方式。
枉策(wǎng cè)的意思:徒劳无功的计策或办法。
衣裘(yī qiú)的意思:指富贵、豪华的衣服。
饮水(yǐn shuǐ)的意思:喝水时要想起水的来源,比喻要常怀感恩之心。
玉性(yù xìng)的意思:指人的品质高尚,道德纯洁,善良正直,像玉一样质朴无瑕。
正路(zhèng lù)的意思:指正确的道路或方法,也可指正当的途径或合法的手段。
- 注释
- 松色:指松树在秋季保持翠绿的颜色,象征坚韧不屈。
玉性:比喻松树的坚硬质地,如玉般不易弯曲。
正路:比喻正确的道路或原则。
直流:直接流过,不曲折。
倩鹤:请托鹤鸟。
书信:指书信传递。
索云:请求云朵。
衣裘:衣物,这里比喻云的洁白。
仙村:指仙境般的村庄。
枉策:枉然的策马,表示距离虽远。
交游:交往,结交朋友。
- 翻译
- 松树的颜色不愿显出秋天的凋零,它的质地坚韧不会变得柔软。
登山一定要走正道,喝水必须直接饮用不拐弯。
请白鹤代为传递书信,希望云朵能变成衣服和皮袄。
仙境村落虽然看似遥远,但不要因此错过邀请朋友共游的机会。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名为《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景仰,以及对自然山水之美的赞颂。
"松色不肯秋,玉性不可柔。"
这两句通过松树和玉石比喻阮芳颜上人坚贞不屈、品德高洁的性格。松树常绿,不随季节而变;玉石坚硬,不可弯曲。这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映射出诗人对于朋友道德操守和内在品质的尊重。
"登山须正路,饮水须直流。"
这两句则是从自然景观中汲取教训,强调了行为的正直与纯净。这既可以理解为对友人的期许,也可视作诗人自我修养的体现。在古代文化中,登山饮水往往象征着向道的追求和心灵的洗涤。
"倩鹤附书信,索云作衣裘。"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送别时的情感。倩鹤即是仙鹤,是传递信息、联络心意的象征;索云作衣裘,则是在比喻中寄托着无限的情谊和深厚的情感。
"仙村莫道远,枉策招交游。"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友人归隐山林生活的美好祝愿。“仙村”指的是山中清幽、如同仙境的地方;“枉策”即是不必要的计谋或努力,这里用来表达无需多费心思,便可邀约朋友交游。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比喻,抒发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于山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高洁品德的追求和尊崇。这不仅是一首送别之作,更是一篇美化自然、赞颂友人品格的诗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