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临江仙十二首·其七》
《临江仙十二首·其七》全文
清 / 李慈铭   形式: 词  词牌: 临江仙

寂寂琳宫长昼,玉梨一树晴妍。不知春恨几经年。

为谁开又落,夕磬晓钟边。

过尽扶肩女伴,绣襟一样低穿。飞来难得花钿

愿留纤屧印,芳迹有人怜。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春恨(chūn hèn)的意思:春天的悲伤或遗憾。

芳迹(fāng jì)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留下的痕迹,也可用来形容美好的回忆。

花钿(huā diàn)的意思:形容女子妆饰得体,容貌美丽动人。

寂寂(jì jì)的意思:寂寞、冷清

几经(jǐ jīng)的意思:经历了数次的变化、转折或困难。

经年(jīng nián)的意思:经过多年的时间

琳宫(lín gōng)的意思:指美丽华丽的宫殿或居所。

难得(nán de)的意思:罕见或不容易得到的

女伴(nǚ bàn)的意思:女性伴侣或陪伴的女性朋友

晓钟(xiǎo zhōng)的意思:晓钟指的是早晨的钟声,比喻警示人们及时行动或者提醒人们做某事。

一样(yí yàng)的意思:相同、相等

有人(yǒu rén)的意思:表示某个地方有人存在,或某个事件有人参与、有人知道。

鉴赏

这首《临江仙》是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春日景象。诗中以“寂寂琳宫长昼”开篇,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接着,“玉梨一树晴妍”一句,以“玉梨”这一意象,不仅描绘了梨花盛开的美丽景色,也暗含着一种高洁与清雅之感。

“不知春恨几经年。为谁开又落,夕磬晓钟边。”这几句诗通过“春恨”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梨花的开放与凋零,仿佛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而“夕磬晓钟边”的描述,则进一步强化了时间的流逝感和生活的循环往复。

“过尽扶肩女伴,绣襟一样低穿。”这里通过描写女子们结伴而行,穿着绣花衣裳的情景,既展现了女性之美,也暗示了她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然而,随着“过尽”二字,这种温馨和谐的画面似乎也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或许是对青春易逝、相聚不易的感慨。

最后,“飞来难得上花钿。愿留纤屧印,芳迹有人怜。”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留下自己的足迹,渴望被他人所珍惜的心愿。花钿在这里既是装饰品,也是美好记忆的象征,而“纤屧印”则代表了个人的痕迹或印记。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既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也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孤独感和对被理解、被欣赏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临江仙》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情感交流的渴望,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李慈铭

李慈铭
朝代:清   字:式侯   号:莼客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生辰:1830~1894

李慈铭(1830~1894)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猜你喜欢

从征古州蛮回途纪驿二十三首·其十一高都

历险过高都,都前景色殊。

江回千石尽,岸断一山孤。

自昔无危道,于今即坦途。

宵征从此去,舟子亦欢呼。

(0)

和季翔梦与海禅师看牡丹之作·其一

道者栽松去,何因看牡丹。

相思春独苦,孤梦夜初残。

子已空中见,师应定里观。

归时当记取,饶舌问丰干。

(0)

铜爵妓

铜爵高台上,西陵古墓边。

君恩徒自重,妾貌竟谁怜。

羞掩歌时扇,愁登舞后筵。

惟馀漳浦月,三五夜空圆。

(0)

岁暮

兵戈犹未决雌雄,忆昔庭闱似梦中。

兄弟称觞家庆具,比邻伏腊岁时同。

十年主祀谁供藻,万里从征尚转蓬。

况复天涯愁雨雪,哀哀鼓角戍楼东。

(0)

赠田有常

尝闻安平君,智勇特殊绝。

挥指却燕师,谈笑复齐业。

遗此国士风,子其奋英烈。

长才文武并,名驹汗已血。

黄金饰横带,剑光照冰雪。

决机两阵间,谁及美髯伯。

彤弓锡奇迹,因之树旄节。

投戈或赋诗,高堂坐上客。

时务贵先达,欢游任豪侠。

举首望云台,誓清吴与越。

(0)

暮春雨中作

帘前花落杜鹃鸣,棕叶萧萧半雨声。

迢递故园归未得,天涯芳草揔关情。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