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放颠(fàng diān)的意思:形容行为举止不稳定,轻浮不踏实。
芳菲(fāng fēi)的意思:指花草的香气浓郁,形容春天花开时的美景。
粪土(fèn tǔ)的意思:指高尚的品德、思想不受低劣环境的影响,保持纯洁无瑕。
后凋(hòu diāo)的意思: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达到巅峰后开始衰落。
见节(jiàn jié)的意思:指人具有节操,有原则,不轻易妥协或屈服。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洛下(luò xià)的意思:指洛阳城下,泛指离家远行或离开故乡,也可以表示离别或别离之情。
屈子(qū zǐ)的意思:指忍辱负重、屈辱奋发的人。
省中(shěng zhōng)的意思:指在众多人中间能够节省开支、节俭生活的意思。
诗老(shī lǎo)的意思:指诗人年纪已经老迈,但仍然保持着高度的艺术才华和创作能力。
遥知(yáo zhī)的意思:通过远距离的观察和了解,得知事物的真相或情况。
勇退(yǒng tuì)的意思:指在适当的时候主动退下来,表示对自己能力和地位的自信和决心。
仗下(zhàng xià)的意思:指依靠、倚仗、依赖。
中语(zhōng yǔ)的意思:指言辞中的核心意义,也可以理解为语言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诸君(zhū jūn)的意思:诸君是一种敬称,用来称呼多人,表示对众人的尊重和礼貌。
- 注释
- 仗下:朝廷上。
鸣:声音。
众听:众人。
省中:私下。
语:言论。
人传:被人传播。
骚留:像屈原那样留下。
屈子:指屈原。
芳菲:才华、芬芳。
史视:历史评价。
胡公:指某位历史人物。
粪土然:被看作尘土。
士到后凋:士人在最后才显现节操。
方:才。
见节:显现出。
世除:世间只有。
勇退:勇于退让。
别无:没有其他。
遥知:想象。
洛下:洛阳。
诸君子:众多贤人。
应笑:定会嘲笑。
侬:我。
诗老放颠:诗风老朽放纵。
- 翻译
- 他的声音曾在朝廷上震惊众人,私下里的言论却不愿被人传播。
屈原的才华如同芬芳永存,而胡公的历史评价却被看作尘土。
只有到最后才显现出真正的节操,世间只有勇于退让的人才能称为仙人。
我猜想洛阳的贤人们,定会嘲笑我这老朽的诗风过于放纵。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寄汤伯纪侍郎二首(其二)》。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和文学创作上的自嘲。
“仗下鸣曾惊众听”,这里的“鸣”指的是琴声,诗人提到过往时光,他的琴艺曾经震惊四座,引起众人瞩目。接下来的“省中语不愿人传”,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对某些深藏于心的话语并不愿意轻易流露,让世人得知。
“骚留屈子芳菲在”一句,借用古代文学家屈原和宋玉的名字,来形容文学创作上的才华和情感的丰富。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以及追求。
“史视胡公粪土然”则是用历史上的名臣胡广(字子厚)来比喻,对待人的态度要像他一样,看待世间功名如同粪土,不值一提,表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超脱。
“士到后凋方见节”表达的是只有到了最后关头,人们才能看清一个读书人的真正品格和节操。这里有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士人应有的品行标准。
“世除勇退别无仙”则是说在这个世道混浊的时代,只有勇于退隐,方能保持一身清净,不被尘俗所染。这里也隐含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超脱世俗追求自我精神境界的一种向往。
最后,“遥知洛下诸君子,应笑侬诗老放颠”则是说诗人虽然远离洛阳,但心中知道那边的朋友们应该会笑话他年纪大了,诗风也变得随意放旷。这里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己文学创作生涯的一种自嘲。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文学、人生的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腊日同朱学谕登翠麓亭
缓行循翠麓,凝睇俯清湾。
舟楫芦花外,江山夕照间。
天寒虽日短,岁晚亦身闲。
高树梅初发,与君相共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