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村馆近,聊得举孤觞。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季独自前往溧阳的旅程,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
首联“秋水理归棹,徒行向溧阳”,开篇即点明季节与行程,秋水映照着归舟,诗人独自步行前往目的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独的氛围。
颔联“林愁红日尽,山苦白云长”,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色彩。树木似乎在哀叹夕阳西下,山峦则在诉说白云长久的陪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自然永恒的感慨。
颈联“客影随他骑,乡心过野芳”,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客人的身影伴随他人前行,而诗人的思乡之情却在经过野花时愈发强烈,凸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尾联“喜看村馆近,聊得举孤觞”,在接近目的地的喜悦中,诗人借酒抒怀,表达了一种暂时的解脱与对未来的期待。村馆的临近带来了希望,而举起的孤觞则是对旅途劳顿的自我慰藉。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独行旅途中复杂的心境变化,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和哲理性,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明诗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孟中丞茅阁
小山为郡城,随水能萦纡。
亭亭最高处,今是西南隅。
杉大老犹在,苍苍数十株。
垂阴满城上,枝叶何扶疏。
乃知四海中,遗事谁谓无。
及观茅阁成,始觉形胜殊。
凭轩望熊湘,云榭连苍梧。
天下正炎热,此然冰雪俱。
客有在中坐,颂歌复何如。
公欲举遗材,如此佳木欤。
公方庇苍生,又如斯阁乎。
请达谣颂声,愿公且踟蹰。
招陶别驾家阳华作
海内厌兵革,骚骚十二年。
阳华洞中人,似不知乱焉。
谁能家此地,终老可自全。
草堂背岩洞,几峰轩户前。
清渠匝庭堂,出门仍灌田。
半崖盘石径,高亭临极巅。
引望见何处,迤逶陇北川。
杉松几万株,苍苍满前山。
岩高瞹华阳,飞溜何潺潺。
洞深迷远近,但觉多洄渊。
昼游兴未尽,日暮不欲眠。
探烛饮洞中,醉昏漱寒泉。
始知天下心,耽爱各有偏。
陶家世高逸,公忍不独然。
无或毕婚嫁,竟为俗务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