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处唯高僻,云生石枕前。
窗接停猿树,岩飞浴鹤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寺庙的僧侣或士人,其生活环境高洁而又偏僻。"云生石枕前"写出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生活的和谐共处,云气缭绕于石头之上,这里的“枕”字既形象地表达了静坐禅修的情境,也映照出诗人的内心世界。"静吟因得句"则透露出诗人在宁静中寻找灵感,创作诗歌。
"独夜不妨禅"一句,展示了诗人夜晚独自冥想,不受外界干扰的精神状态。这是一个追求内心平和与精神寄托的空间。接着,“窗接停猿树”、“岩飞浴鹤泉”,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猿猴在树梢间跳跃,溪水从岩石间流过,洗礼着仙鹤,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所处环境之美。
最后,“相思有书札”、“俱倩猎人传”,表达了对远方亲友或同道中人的思念,以及通过书信来保持联系和交流的情感。"俱倩猎人传"一句,意味着这些书信不仅是情感的寄托,也可能包含诗人的心得与智慧,是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在宁静中寻求心灵寄托的追求。它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细致描绘,构建出一个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境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交流和精神连接。
长风驱云几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忽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沈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馀丈。
月光射水水射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已深,目眩不敢衔珠吟。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闪烁翻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孙八壮年已白头,十年歌哭古扬州。
囊底黄金散已尽,笥中存一羔羊裘。
晨起雪霏霏,取裘覆儿女。
亭午号朔风,儿持衣而翁。
风声雪片夜满牖,殷勤自解护阿妇。
裘之温暖诚足珍,不得众身为一身。
吁嗟乎,长安天子非故人,羊裘冷落对邗水。
他年姓字齐严光,今日饥寒累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