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妙觉寺内春末夏初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古寺的和谐之美。
首句“叶底红稀不见花”,诗人以“红稀”和“不见花”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树叶下红色的花朵已经凋零,暗示着春天的繁华已不再。这句诗通过对比,巧妙地传达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
次句“枝头绿暗可藏雅”,转而描写绿意盎然的枝头,这里的“雅”字不仅指枝头的绿意,也暗含了禅意和高雅之气。在繁茂的绿色中,似乎隐藏着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第三句“春归古殿苍苔满”,将视线转向古寺,春日已尽,古殿周围长满了苍苔,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古殿与苍苔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古老而静谧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悠长与岁月的痕迹。
最后一句“一点笼灯隐绛纱”,以微小的灯火作为收尾,点明了夜晚的降临。灯火虽小,却能照亮黑暗,给人以温暖与希望。同时,“绛纱”一词运用了色彩的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整个诗句通过灯火的隐现,表达了对生活中的光明与希望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古寺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时间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切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看松庵
太古有积翠,怪虬托窟宅。
皮鳞老阅岁,髯发硬如戟。
爪擘层云开,夜攫明月食。
偃跃天可依,忍冷冬不蛰。
路绝人罕到,一士卧空壁。
每从晨启扉,终日对森碧。
相看久无厌,稚子笑成癖。
昔自初览时,万松皆历历。
凉阴羃窗几,深黛滴岩石。
无乃肉眼观,玩物犹滞迹。
迩来坐庵中,一松了无觌。
不在形色求,能以神气得。
坚朴藏大用,后凋秉天德。
幽怀与俱化,此境遂真适。
好风忽相过,清音起寞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