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梢别放六峰出,江底倒将千嶂垂。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晚 过 侧 溪 山 下 宋 /杨 万 里 看 山 妙 处 几 曾 知 ,落 照 斜 明 始 觉 奇 。皱 尽 衣 裳 纹 欲 裂 ,争 先 头 角 远 相 追 。松 梢 别 放 六 峰 出 ,江 底 倒 将 千 嶂 垂 。一 路 诗 篇 浑 漫 与 ,侧 溪 端 的 不 相 亏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端的(duān dì)的意思:真正的,确实的,真实可信的
浑漫(hún màn)的意思:
混漫,杂乱。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余究而观之,殊多不备,诸急病其尚未尽,又浑漫杂错,无其条贯,有所寻按,不即可得。”《隋书·经籍志二》:“自是之后,不能辨其流别,但记书名而已。博览之士,疾其浑漫,故 王俭 作《七志》, 阮孝绪 作《七録》,并皆别行。”
几曾(jǐ zēng)的意思:表示过去曾经有过的事情或状态,现在已经不存在或改变了。
落照(luò zhào)的意思:指太阳落下来的光景,也用来形容太阳落山的景象。
漫与(màn yǔ)的意思:漫不加以控制地交谈,言辞放纵不受约束。
妙处(miào chù)的意思:指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具有非常巧妙、独特的特点或优点。
诗篇(shī piān)的意思:
[释义]
(1) (名)基本义:诗(总称)。这些诗篇写得很动人。(作主语)
(2) (名)比喻生动而有意义的故事、文章等。
[构成]
偏正式:诗(篇
[例句]
这是光辉的诗篇。(作宾语)头角(tóu jiǎo)的意思:指年轻人崭露头角,展现出的才华和能力。
先头(xiān tóu)的意思:指在某个群体或事物中处于领先或先导地位。
衣裳(yī shang)的意思:指衣服,也可用来形容衣着。
一路(yí lù)的意思:一直、一同的意思,表示在某个过程或者行动中持续不断,没有中途停顿或改变。
争先(zhēng xiān)的意思:指力争领先或争取先机。
- 翻译
- 欣赏山景的美妙之处又有几人知晓,直到夕阳斜照时分才感到它的奇特。
山峦的褶皱仿佛要把衣裳的纹理都挤裂,山峰竞相挺立,远远望去就像在追逐彼此的尖顶。
松树梢头特别突出,显露出六座山峰,江水倒映,如同千座山峦低垂于水面。
沿着这条路,我尽情吟诵诗歌,毫不吝啬,溪流边的景色也丝毫不会减少诗篇的韵味。
- 注释
- 看山:欣赏山景。
妙处:美妙之处。
几曾知:有几人知晓。
落照:夕阳。
斜明:斜照时分。
始觉:才感到。
奇:奇特。
皱尽:仿佛挤裂。
衣裳纹:衣裳的纹理。
头角:山峰的尖顶。
远相追:远远望去像在追逐。
松梢:松树梢头。
别放:特别突出。
六峰出:显露出六座山峰。
江底:江水底部。
千嶂垂:千座山峦倒映。
一路:沿着这条路。
诗篇:诗歌。
浑漫与:尽情吟诵,毫不吝啬。
侧溪:溪流边。
端的:确实。
不相亏:不会减少。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光图,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和热爱。
“看山妙处几曾知”一句,表现了诗人在观赏山川时的那种既熟悉又新奇的心情。每次观看,都能发现新的美丽之处,体现了山水之美无穷无尽的特点。
“落照斜明始觉奇”则是说黄昏时分,阳光透过树梢投射在地面上,这种斜斜的光线,使得景物更加显得奇异而引人入胜。
接着,“皱尽衣裳纹欲裂,争先头角远相追”两句,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山峰比喻为争斗不休的竞者,每一个山峰都像是想要超越别的,显示出一种生机勃勃、竞相追逐的动态美。
“松梢别放六峰出,江底倒将千嶂垂”则描绘了景色的另一面:松树之梢独立而出,从山巅直达水底,而江中倒影中的山峦,则像是从水中生长出来的一般。
最后,“一路诗篇浑漫与,侧溪端的不相亏”表明诗人在此地所感受的美景激发了无尽的诗意,每一处风光都能成为诗歌的素材,而侧溪之美,更是让人难以忘怀,不会因时间流逝而减损。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同时也彰显了自然界的无穷魅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月林遗酒西台感赋
故人遗我酒,我悲故人心。
故人不可见,使我愁思深。
画地谁能违,刻木威难禁。
烟霜夜凄凄,鸿雁秋沈沈。
衣葛当北风,餐荼绝衷肠。
怨艾去祸胎,今古归福堂。
把酒且自饮,淋洗郁冤伤。
嗟嗟同心人,剪烛今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