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甲午季冬雨雪连旬公馀感触辄赋八绝·其二》
《甲午季冬雨雪连旬公馀感触辄赋八绝·其二》全文
明 / 黄仲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道傍甲第谁家金帐羊羔兴正赊。

棘寺郎官透骨,自敲冰片春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冰片(bīng piàn)的意思:形容心情冷淡、冷漠无情。

春茶(chūn chá)的意思:指春天的茶叶,比喻新鲜、嫩绿的事物,也可用来形容年轻、有活力的人。

棘寺(jí sì)的意思:指因为种种原因而寺庙遭到破坏或废弃。

甲第(jiǎ dì)的意思:指官员的宅第或住宅。

金帐(jīn zhàng)的意思:指皇帝或高官所住的帐篷,也比喻高位显贵的居所。

郎官(láng guān)的意思:指官员身份的男子,也指官僚、官吏。

谁家(shuí jiā)的意思:表示不确定或无法确定的人或事物。

透骨(tòu gǔ)的意思:透彻到骨头里,形容极深入、极彻底。

羊羔(yáng gāo)的意思:羊羔指的是小羊,比喻年轻、纯洁、无邪的人。

郎官清(láng guān qīng)的意思:指官员清廉正直,不受贪污腐败之风的影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生活状态,展现了明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首句“道傍甲第是谁家”,以疑问的语气引出画面,仿佛漫步在繁华街道上,偶然间瞥见一户显赫的豪宅,不禁好奇其主人的身份。这户人家的豪华与富贵,与下文形成鲜明对比。

接着,“金帐羊羔兴正赊”一句,描绘了豪奢的生活场景。金帐象征着财富与地位,而“羊羔”则可能指代酒宴中的佳肴,暗示主人正在享受一场奢华的盛宴。这里的“兴正赊”,意为兴致正浓,表达了主人在宴会上的愉悦心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随后,“棘寺郎官清透骨”转向描述另一类人物——“棘寺郎官”。棘寺,即大理寺,是古代处理司法案件的官署。郎官则是大理寺中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这一句通过“清透骨”三字,形象地刻画了这些官员在繁忙工作之余,依然保持着内心的纯净与清明,展现出他们不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

最后一句“自敲冰片煮春茶”,将视角转向了更为日常而宁静的一幕。在寒冷的季节里,一位官员独自煮茶,以冰片敲击茶具,增添了一份仪式感。这不仅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讲究,也暗示了他在忙碌公务之余,仍不忘寻找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比甲第的奢华与郎官的清雅,以及宴会的热闹与煮茶的宁静,展现了明代社会中不同阶层的生活面貌,同时也蕴含了对个人品格与生活方式的思考。

作者介绍

黄仲昭
朝代:明

(1435—1508)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猜你喜欢

暑雨蒸溽奉王元规学士

老火尚偃蹇,稚金殊踧踖。

雨如甑笠汗,但作气蒸赫。

思君屡欲往,露顶不可帻。

坐怀屋漏下,蜗牛颇争席。

屋漏人自佳,泥沙卧圭璧。

我衰了无营,饱睡梦书策。

家贫苦无书,岂复有漂麦。

不了汤饼事,可致万钱客。

正须裹饭来,濯足水三尺。

(0)

重来

出门聊作书生咏,倚马犹能梁父吟。

汾水宁无注书地,秦关已老弃繻心。

重来樵钓深相识,未遍湖山拟细寻。

白眼何劳预人事,但知要得酒船深。

(0)

和王宣义买菊栽二首·其二

未见花盈把,先教蜂作团。

孤根聊得售,秀色后当看。

莫讶全开晚,须知独耐寒。

云含堕檐日,天恐露香乾。

(0)

薄倖

柳桥南畔。驻骢马、寻春几遍。

自见了、生尘罗袜,尔许娇波流盼。

为感郎、松柏深心,西陵已约平生愿。

记别袖频招,斜门相送,小立钗横鬓乱。

恨暗写、如蚕纸,空目断、高城人远。

奈当时消息,黄姑织女,又成王谢堂前燕。

托琴心怨。怕娇云弱雨,东风蓦地轻吹散。

伤春病也,狼藉飞花满院。

(0)

念奴娇·其八中秋夕

素秋新霁,风露洗寥廓,珠宫琼阙。

帘幕生寒人未定,鹊羽惊飞林樾。

河汉无声,微云收尽,相映寒光发。

三千银界,一时无此奇绝。

正是老子南楼,多情孤负了,十分佳节。

起舞徘徊谁为我,倾倒杯中明月。

欲揽姮娥,扁舟沧海,戏濯凌波袜。

漏残钟断,坐愁人世超忽。

(0)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其六十八

一从香影句名佳,嗣响才称竹外斜。

千古梅诗三句好,何如阁笔只看花。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