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赤土(chì tǔ)的意思:指没有经过耕种、施肥等处理的土壤。也用来比喻贫瘠的土地或环境。
坊场(fāng chǎng)的意思:指非正式的场合或场所,也可指热闹、喧嚣的场面。
官卖(guān mài)的意思:指官员出卖职权,以谋取私利。
前例(qián lì)的意思:前例指的是先前的事例或先前的行为。它用来形容某种事物或行为在历史上已经存在或已经发生过,成为后续类似事物或行为的标杆或参考。
三贤(sān xián)的意思:指三个有才德的人或有智慧的人。
神祠(shén cí)的意思:神祠是指供奉神灵的庙宇或神殿。在成语中,神祠通常用来比喻一个地方非常神圣、庄严,不容侵犯。
丞相(chéng xiàng)的意思:指古代官职,丞相是宰相的别称,为君主辅佐国政的高级官员。也用来比喻辅佐君主的得力助手或重要顾问。
土墙(tǔ qiáng)的意思:指农村中用土砌成的围墙,比喻思想境界低下,见识浅薄。
无像(wú xiàng)的意思:没有形象或模样,形容无法描绘或描述。
- 注释
- 三贤:指三位贤能的人。
像:塑像。
堂:殿堂。
败柳:枯萎的柳树。
犹:仍然。
赤土墙:红色泥土墙。
官卖:官府售卖。
神祠:供奉神灵的庙宇。
前例:先前的先例。
熙宁丞相:宋神宗时期的宰相。
起坊场:建立市场或集市。
- 翻译
- 三位贤人没有塑像也没有殿堂,只有枯败的柳树挂在赤土墙上。
之前官府曾有过售卖神祠的例子,当时的熙宁丞相推动建立了市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时代的沧桑变迁,文化遗产的消逝,以及时间对事物的侵蚀与摧毁。"三贤无像亦无堂"一句,表明曾经供奉或纪念某些德高望重之人的庙宇已经不复存在,连画像都没有留下,这反映了历史的流逝和记忆的消散。"败柳犹垂赤土墙"则形象地展示了一种衰败与荒废的情景,柳树随风摇曳,墙体破败,显现出一种自然力量对人造物的侵蚀。
下一句"官卖神祠有前例"意味着政府或官方曾经出售过宗教场所,这可能是为了筹集资金或者其他政治经济原因。这种做法在历史上并非孤立无偶,表明权力对文化遗产的漠视和实用主义。
最后一句"熙宁丞相起坊场"则提到了一位官员在熙宁年间(即北宋时期)开辟了市场或商业区域。这可能暗示着一个时代从崇尚精神文化向追求物质利益的转变,也反映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衬托,传递了一种历史的无常与文化价值的流失。诗人以淡定的笔触记录了这些变化,但在平静之下,或许隐藏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一种忧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显恩寺
笋舆轧轧度林峦,投宿招提一枕宽。
尚有山头半峰雪,助成清夜五更寒。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