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之罪我是,人敢曰天非。
自此见蜚笑,偶然闻虎譩。
虫冰不可语,鳐以夜而飞。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元汴的《放言·庸态(其七)》。诗中通过对比“君子”与“庸态”的形象,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首句“众贱有君子,能无庸态诽”,指出在众多平凡的人中,也有高尚的君子存在,他们不会因世俗的偏见而贬低自己或他人。接着,“世之罪我是,人敢曰天非”,揭示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个体价值的错误判断,人们往往不敢质疑权威,即使面对明显的不公也不愿发声。
“自此见蜚笑,偶然闻虎譩”,描述了社会舆论的两面性,一方面充斥着对个体的嘲笑和讽刺,另一方面却可能突然爆发对某些行为的强烈谴责。这反映了社会评价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虫冰不可语,鳐以夜而飞”,最后两句运用比喻,将“虫冰”比作难以理解或沟通的复杂社会现象,而“鳐以夜而飞”则暗示了某些行为或现象在特定时间(如夜晚)才会显现,隐喻了社会中的某些秘密或不为人知的一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绘和批判,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公正和平等的追求。
虚室无寻丈,青山有百层。
回峰看不足,危石恐将崩。
听法来天女,依岩老梵僧。
须弥传纳芥,观此信还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