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歌唱(gē chàng)的意思:形容社会安定、太平盛世。
和歌(hé gē)的意思:
亦作“ 和哥 ”。 日本 的一种诗歌体。原有长歌和短歌之分,短歌附在长歌后面。后短歌单独发展,并取代长歌。长歌句数不限,五音句和七音句交替使用,再以七音句结尾。短歌每首五句,共三十一音,音节排列为五七五七七。现 日本 诗人所写和歌多为短歌。 郭沫若 《太戈尔来华的我见》:“在 日本 那种盆栽式的自然中,发生了 日本 的俳句与和歌。”
亦作“ 和哥 ”。1.应和他人之歌声而歌唱。《魏书·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 高祖 帅羣臣上寿,太后忻然作歌,帝亦和歌。” 清 顾炎武 《赠钱行人邦寅》诗:“ 南徐 游歷地,儻有和歌辰。”
(2).指多人应和而重复吟唱的一节歌曲。 许地山 《暾将出兮东方》:“‘君不见--暾将出兮东方……’往后又跟着一节和歌:‘暾将出兮东方。’”
(3).指酬和的诗歌。 明 王世贞 《黄中贵园亭小燕》诗:“莫轻钱积破,带马赠和哥。”纪事(jì shì)的意思:记录历史事件或事实
未曾(wèi céng)的意思:从未、从来没有
征文(zhēng wén)的意思:指为了特定目的而向公众征求文章、作品等。
竹枝(zhú zhī)的意思:指某人在困境中能够保持坚强的品质和乐观的态度。
- 鉴赏
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其一九九)》是一首反映对日本文化与历史的观察与思考的诗作。通过这首诗,黄遵宪表达了自己在阅读与创作中对于知识的追求与自我反省。
首句“纪事只闻《筹海志》”,黄遵宪提到自己仅能从《筹海志》这样的文献中了解日本的历史与军事情况,暗示了他对日本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或侧重于军事层面。接着,“征文空诵送僧诗”一句,他反思自己在文学创作上,或许过于依赖诵读僧侣的诗歌,而未能深入理解其深层含义或情感表达,反映出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局限性。
后两句“未曾遍读《吾妻镜》,惭付和歌唱《竹枝》”,进一步揭示了黄遵宪在知识与艺术上的自我反省。他承认自己尚未全面阅读《吾妻镜》这样的经典著作,因此感到惭愧,不敢轻易尝试和唱《竹枝》这样的传统民歌,表明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在学习与传承方面的谦逊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黄遵宪在面对新知与旧学时的矛盾心理,以及他在知识探索与艺术创作上的自我挑战与成长。通过对比不同领域的知识与艺术形式,黄遵宪展现了其开放的视野和对多元文化的接纳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十一月八日驱车南行客况寥落赋此见志
驱车行,驱车行,护国寺前天欲明。
空劳弟侄远相送,悽然别去难为情。
萧条莫述眼前状,叱咤惟闻耳畔声。
雨馀到处足行潦,泥深没毂愁颠倾。
土桥垂垂架冰壑,乘危岌岌尤堪惊。
日高犹自未盥栉,枵腹时作春雷鸣。
亭午前村寻逆旅,草草一饭劳经营。
土床茅舍寒彻骨,坐席未煖催登程。
晚来僦得半间屋,孤灯明灭烟纵横。
酿雪可堪风挟势,破愁聊藉酒为兵。
月色未阑车又动,满身霜雪怯残更。
驱车行,朝复夕,客路年光驹过隙。
嗟予南北苦奔驰,禄食明时竟何益。
埋轮叱驭怀前修,千载英称犹籍藉。
阮生底事哭穷途,万里通衢随所适。
行人莫问车中谁,我亦皇家二千石。
《十一月八日驱车南行客况寥落赋此见志》【明·杨旦】驱车行,驱车行,护国寺前天欲明。空劳弟侄远相送,悽然别去难为情。萧条莫述眼前状,叱咤惟闻耳畔声。雨馀到处足行潦,泥深没毂愁颠倾。土桥垂垂架冰壑,乘危岌岌尤堪惊。日高犹自未盥栉,枵腹时作春雷鸣。亭午前村寻逆旅,草草一饭劳经营。土床茅舍寒彻骨,坐席未煖催登程。晚来僦得半间屋,孤灯明灭烟纵横。酿雪可堪风挟势,破愁聊藉酒为兵。月色未阑车又动,满身霜雪怯残更。驱车行,朝复夕,客路年光驹过隙。嗟予南北苦奔驰,禄食明时竟何益。埋轮叱驭怀前修,千载英称犹籍藉。阮生底事哭穷途,万里通衢随所适。行人莫问车中谁,我亦皇家二千石。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1367c6d842f3c00176.html
望洞庭
少陵乾坤句,梦寐三十秋。
我来值岁暮,水落露芳洲。
其气犹雄浑,蒸郁塞九州。
是日北风急,浪势如陵丘。
舟楫未可济,君山青欲浮。
神物疑不蛰,烟涛舞苍虬。
万鱼纷相从,大者能吞舟。
观久意未厌,踌躇生远愁。
会乘三春涨,坐看万里流。
百怪莫敢匿,群龙争戏游。
高楼疾椎碎,一洗江湖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