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植太孤偏有偶,丛生非贵又无三。
若取为筒清庙奏,共言律品并裁堪。
此诗《赠双竹》由明代诗人王慎中所作,通过对双竹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哲学思考。
首句“君看种竹满江南”,开篇即以“竹”为主题,点明了竹子在江南地区的广泛种植与普遍性,引出下文对特定竹子的描述。接着,“独在君家世所谈”,强调了这双竹的独特之处,它们虽生长于君家,却成为了众人谈论的对象,暗示了其非凡的品质或故事。
“特植太孤偏有偶”,运用对比手法,说明这双竹虽然独立生长,但并非完全孤独,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联系或默契,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接下来,“丛生非贵又无三”,进一步解释了双竹的独特之处,并通过“非贵”和“无三”的表述,暗示了它们不追求外在的富贵与数量的多寡,而是追求内在的纯净与独特。
“色摇两翠祥烟袅,影拂交阴淑景含”,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双竹的外观与氛围。翠绿的颜色在阳光下轻轻摇曳,仿佛祥云缭绕;而它们的影子则在相互交织中,映衬出一片和煦的景象。这里不仅赞美了双竹的美丽,也寓意着它们带来的吉祥与和谐。
最后,“若取为筒清庙奏,共言律品并裁堪”,表达了对双竹的崇高评价。如果将它们制成乐器,其音律之美足以媲美庙堂之上的乐章,象征着双竹不仅具有自然之美,更蕴含着深邃的精神价值与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赠双竹》一诗通过对双竹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对生命、和谐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崇尚与赞美。
断霞缕脉浅深红,雨挟凉来助好风。
心厌乱蝉专美荫,目随高鸟度晴空。
此身尚落功名外,生理方侵念虑中。
坐到夜深明月上,秋声故故绕梧桐。
白鹤声可怜,红鹤声可恶。
白鹤招不来,红鹤挥不去。
长松受秽死,乃以红鹤故。
北山道人曰:美者自美,吾何为而喜?
恶者自恶,吾何为而怒?去自去耳,吾何驶而追?
来自来耳,吾何妨而拒?
吾岂厌喧而求静,吾岂好丹而非素?
汝谓松死,吾无依焉,吾方舍阴而坐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