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石路开,披磴陟丹台。
岚飞时作雨,涧响忽成雷。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登山访道院的景象,充满了神秘与清幽之感。首句“凌晨石路开”,以“开”字生动地展现了清晨石径初醒的宁静与清新。接着“披磴陟丹台”,通过“披”、“陟”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一步步攀登至丹台的过程,透露出一种坚定而虔诚的态度。
“素女焚香去,青童捧药来”两句,运用了神话色彩浓厚的意象,素女与青童的出现,增添了道院的神秘氛围,暗示着这里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蕴含着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岚飞时作雨,涧响忽成雷”则通过自然界的动态变化,表现了山中环境的多变与壮丽,同时也象征着内心的波动与感悟。
最后,“今日关门吏,重瞻紫气回”表达了诗人对道院的深刻印象与敬仰之情,即使在离开后,那股神秘而庄严的气息仍能回荡心间,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道教文化和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与赞美。
先生岂我辈,造物乃其徒。
荷衣自放林壑,亦未弃银鱼。
留得东篱晚节,笑倒龙山秃帽,一醉插茱萸。
天下有大老,携手盍归乎。别头经,三昼梦,一编书。
向之麟者止矣,且看老溪图。
历遍后天既未,依约明朝三五,乾体适当符。
还以奉公寿,不是讲鹅湖。
祷祝封姨,休把做、扬沙吹砾。
费西帝、许多薰染,浓香深色。
满插铜匜芳气烈,高张画烛祥光赤。
向先生、鼻观细参来,三千息。人老大,年华急。
花妖艳,天公惜。到一枝摇落,千林萧瑟。
摘蕊莫教轻糁地,返魂依旧能倾国。
待彩云、月下再来时,寻陈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