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寄 李 学 士 宋 /陈 师 道 眼 看 游 旧 半 东 都 ,五 岁 曾 无 一 纸 书 。平 日 齐 名 多 早 达 ,暮 年 同 国 未 情 疏 。稍 寻 东 刹 论 兹 事 ,赖 有 西 方 托 後 车 。说 与 杜 郎 须 著 便 ,不 应 濠 上 始 知 鱼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应(bù yīng)的意思:不应指的是不应该,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是不应该发生或存在的。
东都(dōng dōu)的意思:东都是指古代中国的首都,也可指现代中国的北京。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繁华昌盛,人口众多,文化底蕴深厚。
多早(duō zǎo)的意思:非常早;很久以前
濠上(háo shàng)的意思:濠上指的是在壕沟的上面,形容处于危险之中。
后车(hòu chē)的意思:指在某种事物或趋势之后,跟随而来的人或事物。
暮年(mù nián)的意思:指人到了晚年阶段。
平日(píng rì)的意思:指平常、日常,表示平时的状态或行为。
齐名(qí míng)的意思:指与某人或某物并列齐全,地位相等。
同国(tóng guó)的意思:同属一个国家或民族。
托后(tuō hòu)的意思:推迟或延后
西方(xī fāng)的意思:指地理方向上的西面,也可以引申为指西方国家或文化。
眼看(yǎn kàn)的意思:立刻;马上
一纸(yī zhǐ)的意思:指一张纸,用来形容事物的轻微或短暂。
游旧(yóu jiù)的意思:游历古迹,寻访古迹
早达(zǎo dá)的意思:指早日到达目的地或达到预期目标。
一纸书(yī zhǐ shū)的意思: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籍。
- 翻译
- 眼看着旧友大多已东迁,五年来竟无一封书信传。
往昔同名之人早早发达,如今老年同国情感却未疏远。
我略微寻找寺庙中人讨论此事,幸亏有西方的朋友能后续接力。
告诉杜牧先生,这道理无需深究,濠水上垂钓的故事足以说明。
- 注释
- 眼看:目睹。
游旧:旧友。
半东都:大多已东迁。
五岁:五年。
曾无:竟然没有。
一纸书:一封书信。
平日:往昔。
齐名:同名。
早达:早早发达。
暮年:老年。
未情疏:情感并未疏远。
稍寻:略微寻找。
东刹:寺庙。
兹事:此事。
赖有:幸亏有。
后车:后续接力的人。
杜郎:杜牧先生。
著便:无需深究。
濠上:濠水上。
始知鱼:垂钓故事。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写给友人李学士的一首寄赠诗。首句“眼看游旧半东都”,表达了诗人对旧友在京城漂泊的感慨,暗示了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次句“五岁曾无一纸书”则透露出两人之间通信不多,关系似乎有些疏远。
第三句“平日齐名多早达”,回忆过去两人并驾齐驱的成就,暗含对友人早年成功的羡慕和对自己未能及早发达的遗憾。第四句“暮年同国未情疏”则转而表达对晚年友情的珍视,尽管各自境遇不同,但情感并未因岁月而淡漠。
第五、六句“稍寻东刹论兹事,赖有西方托后车”中,“东刹”可能指的是寺庙,诗人通过寺庙聚会讨论旧事,庆幸还有“西方”(佛教用语,指来世或远方)的友情可以寄托。最后一句“说与杜郎须著便,不应濠上始知鱼”,以调侃的口吻提醒友人,即使如杜甫那样才子,也应该珍惜眼前人,不要等到像庄子濠梁之辩才意识到友情的价值。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旧友情谊的回顾,又有对当下生活的感慨,体现了陈师道诗歌的深沉和细腻。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长安旅舍纾情投先达(一作长安抒怀寄知己)
岐路不在地,马蹄徒苦辛。
上国闻姓名,不如山中人。
大宅满六街,此身入谁门。
愁心日散乱,有似空中尘。
白露下长安,百虫鸣草根。
方当秋赋日,却忆归山村。
静女头欲白,良媒况我邻。
无令苦长叹,长叹销人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