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答 讲 僧 宋 /朱 炎 四 大 不 须 先 后 觉 ,六 根 还 向 用 时 空 。难 将 语 默 呈 师 也 ,只 在 寻 常 语 默 中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常语(cháng yǔ)的意思:常用的语言或表达方式。
后觉(hòu jué)的意思:指事后觉悟,事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六根(liù gēn)的意思:指人体的六个感官,即眼、耳、鼻、舌、身、意。也泛指人的感官或感觉。
时空(shí kōng)的意思:指时间和空间。
四大(sì dà)的意思:四个最重要的、最有影响力的人或事物
先后(xiān hòu)的意思:先后指顺序、前后次序。
向用(xiàng yòng)的意思:指顺应、适应、服从。
寻常(xún cháng)的意思:寻常指平凡普通、常见的事物或情况。
语默(yǔ mò)的意思:指言语缄默,不说话或保持沉默的状态。
只在(zhī zài)的意思:只存在于;只发生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地点或情况下
- 翻译
- 四大皆空,无需刻意察觉
六根清净,仍然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
- 注释
- 四大:佛教术语,指地、水、火、风四种元素构成的宇宙现象。
不须先后觉:不需要分别去感知或忽视它们。
六根:佛教中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
时空:时间和空间,表示存在的环境。
难将:难以用言语表达。
语默:说话和沉默。
呈师:呈现给老师或者指导者。
寻常:平常的,日常的。
- 鉴赏
此诗为宋代诗人朱炎所作,名《答讲僧》。从这短短四句中,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对禅理的领悟和生活态度。
首句“四大不须先后觉”中的“四大”指的是佛教中的地、水、火、风四种元素,代表了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这里的“不须先后觉”,意味着这些基本元素在宇宙中并无先后之分,它们是同时存在且相互依存的。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观点。
紧接着,“六根还向用时空”中的“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代表了感知世界的六个器官。这里强调这些感官应该被用于体验和感受时间与空间,这是对禅修中观照现实之法的一种描绘。
第三句“难将语默呈师也”,表达了一种对语言局限性的认识。诗人认为,某些深奥的禅理难以用言语表达,甚至连向师父展示自己的理解都感到困难。这反映了禅宗强调直观体验、超越语言文字的特点。
最后,“只在寻常语默中”,则是诗人对上一句的一种释然。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言谈和沉默之中,也能体现出禅理。这句话传达了禅宗“平常心是道”的思想,强调真理往往藏于生活的点滴之中,不必刻意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感知和语言表达的反思,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找内在禅味的生活态度。诗人朱炎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佛法的理解,将这种境界描绘得生动而有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庭芳 赠莱阳县宰刘显武
今古相传,昌阳胜地,好修六度三坛。
休心绝虑,颐养紫金丹。
玉洞收归万化,昆冈上、风月珊珊。
云光聚,三田结秀,返老变童颜。
玄关牢锁闭,金婴玉姹,仙诏追攀。
挂六天如意,复采芝兰。
杳杳长天高举,飘飘聚、罗列仙班。
君知否,缘深行广,达道本非难。
木兰花慢 赣榆县诸王村三殿庙黄?醮罢作
恣逍遥豁畅,乃容膝小金山。
用妙力加持,兴洪大醮,真圣临坛。
恩光遍施下界,救存亡、离苦列仙班。
明贯从容法体,宴居一味萧闲。
回还诱演幽深,将内外事都删。
聚五蕴清凉,天宁地静,撞破三关。
皇天助弘大道,度群生、万类不为难。
指日金书诏下,永辞俗海尘寰。
归朝欢·玉姹金婴围绕簇
玉姹金婴围绕簇。
玉蕊金莲清骨目。
金光笼罩玉鳞龙,玉泉浇灌金*竹。
玉锋鸣胜曲。
玉楼金殿金间玉。
玉金交、玉炉金鼎,焰迸青黄缘。
玉饭金浆非世禄。
玉兔金乌常往覆。
玉山玉海玉乾坤,玉人玉性无淋漉。
玉蟾明匪烛。
玉乌蟠桃仙果熟。
玉京丹、玉阳服了,不被诸仙辱。
归朝欢·四大圆光攒一簇
四大圆光攒一簇。
明月清风开慧目。
法身养就道根芽,仙童身执天花竹。
会弹弦外曲。
本性莹若荆山玉。
乐真欢、闲吟碧洞,闪出祥烟绿。
苦尽甘来天赐禄。
日月交宫真反覆。
无中别有好家风,免投胎舍重挥捞。
性灯常照烛。
应化太虚通纯熟。
个灵明、包罗万象。
出离生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