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人 归 上 党 唐 /薛 能 燕 台 基 坏 穴 狐 蛇 ,计 拙 因 循 岁 月 赊 。兵 革 未 销 王 在 镐 ,桑 蚕 临 熟 客 还 家 。霏 微 对 岸 漳 边 雨 ,堆 阜 邻 疆 蓟 北 沙 。若 到 长 平 战 场 地 ,为 求 遗 镞 辟 魔 邪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兵革(bīng gé)的意思:指战争和军事变革。
场地(chǎng dì)的意思:指用于活动或比赛的地方。
长平(cháng píng)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和平状态,也可指长时间的稳定局面。
堆阜(duī fù)的意思:形容积聚成堆,堆积如山。
对岸(duì àn)的意思:指与自己相对的对方或地方。
霏微(fēi wēi)的意思:形容气象或事物微弱、稀疏。
还家(huán jiā)的意思:指离开家乡一段时间后归来。
魔邪(mó xié)的意思:指邪恶的势力或邪恶的人。
桑蚕(sāng cán)的意思:指人们勤劳工作,辛勤努力的精神和态度。
熟客(shú kè)的意思:指熟悉的顾客或客户。
岁月(suì yuè)的意思:岁月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年岁的变迁。它常用来表达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
台基(tái jī)的意思:指建筑物的基础,也比喻事物的根本或基础。
燕台(yàn tái)的意思:指辽东的燕京和山东的台城,泛指北方和南方。
因循(yīn xún)的意思:指按照旧习惯或固定模式行事,不求创新或改进。
战场(zhàn chǎng)的意思:战争发生的地方或进行决战的地方。
- 注释
- 燕台:古代燕国的遗址。
基壤:地基土壤。
穴狐蛇:狐狸和蛇出没。
计拙:计划不周。
因循:拖延。
岁月赊:时间长久。
兵革:兵器和甲胄,代指战争。
销:停止。
王在镐:君王在镐京(西周都城)。
桑蚕:农业活动,象征和平。
临熟:即将成熟。
客还家:游子归乡。
霏微:细雨蒙蒙。
漳边雨:漳河之畔的雨。
堆阜:堆积的山丘。
邻疆:相邻的边境。
蓟北沙:蓟北的沙漠。
长平战场: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地点。
遗镞:遗留的箭头。
辟魔邪:驱除邪恶或迷信中的邪物。
- 翻译
- 燕台之下,狐狸和蛇出没于古老的根基,计划拙劣,拖延了时日。
战争还未结束,君王仍驻守镐京,当桑蚕即将丰收,客人们却急于回家。
细雨洒落在对岸的漳河边,邻近的边界则是蓟北的沙漠。
如果能到达长平古战场,或许能找到遗留的箭矢,以驱除邪恶的力量。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之后士兵返乡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和人物行动的刻画,表现了战争结束后人们渴望平静生活的心情。
"燕台基壤穴狐蛇,计拙因循岁月赊。"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荒凉萧瑟的景象,燕台即古代燕国都城遗址,这里以狐狸和蛇类动物的栖息来形容战乱后环境的破败和荒芜。同时也暗示了时间在无声中流逝,人们对未来感到迷茫。
"兵革未销王在镐,桑蚕临熟客还家。" 这两句表明战争虽然暂告段落,但余波尚存(“兵革未销”),而统治者仍在位(“王在镐”)。然而,不管外界的动荡与否,自然界依旧循环,桑蚕即将成熟,这是一个季节更替的信号,也暗示着生活总要继续。"客还家"则是对归乡者的一种抒情,表达了他们对家的思念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霏微对岸漳边雨,堆阜邻疆蓟北沙。"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雨后湿润的景象,"霏微对岸漳边雨" 给人以细雨绵绵的感觉,而"堆阜邻疆蓟北沙" 则是对地理环境的具体描述,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
最后两句 "若到长平战场地,为求遗镞辟魔邪。" 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和灾难有着深刻的反思,通过寻找战场上的遗物(“遗镞”),以此警示后世,避免重蹈覆辙。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战争与和平生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