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非宓贱邑,馆亦号闻琴。
代公存绿绮,谁更寄清音。
这首诗名为《题闻琴馆》,创作于唐代,由诗人许棠所撰。从诗的内容来看,许棠在此通过描写“闻琴馆”的场景和氛围,表达了对前贤遗风的怀念,以及文化教育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主题。
首句“城非宓贱邑,馆亦号闻琴。”中,“宓”字有古老、荒凉之意,而“贱”则指不值钱,即普通的地方。这里表明诗人所在之城虽不显赫,但有一处名为“闻琴”的馆宇。这一句既描绘了环境,也点出了诗题的核心——“闻琴馆”。
接下来的“乃是前贤意,常留化俗心。”则揭示了“闻琴馆”背后的深层意义。这里的“前贤”,指的是过去德高望重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在“闻琴馆”中得以保留,并通过这种形式对后世产生影响。
第三句“代公存绿绮,谁更寄清音。”中的“代公”可能是指代代相传的贵族或官员,“绿绮”则有高雅、清洁之意。这里诗人在询问,在这个时代变化中,还有谁能够像古人一样保持纯洁、高尚的情操,并且通过音乐(即“清音”)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最后一句“此迹应无改,寥寥毕古今。”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期望。这里的“此迹”指的是前贤留下的教化和精神遗产,“无改”则强调了保持原汁原味,不加改变的重要性。而“寥寥毕古今”则是说这种精神影响力穿越时空,自古至今都不曾减弱。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闻琴馆”的描写和咏叹,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珍视,以及希望这些优秀文化能够代代相传,不被世间的喧嚣所湮没。